慎“极端”
“极端”是一个很方便的标签 。 它的内部逻辑是 , 该观点持有者很少 , 所以该观点值得批判 。但 , “极端”不等于“错” 。五百年前日心说是极端的 , 两百年前女性选举权是极端的 , 一百五十年前演化思想是极端的 , 一百年前种族平权也是极端的 , 五十年前同性婚姻合法化还是极端的 。没有任何依据说光谱中间的一定好或者对 , 光谱两端的一定坏或者错 。而且 , “极端”也不一定是真的极端 。如果一个受压迫的群体开始觉醒 , 那么这一思想难以打动压迫者和既得利益者 , 是无比正常的事情 。 你的圈子里见不到这个观点 , 也许不是观点的问题 , 是你圈子的问题 。严肃讨论科学问题不能靠生活里的道听途说 , 但其他的问题也是一样的 。何况 , “极端”作为标签很容易变成反向的诉诸纯洁谬误 。批判自己不能接受的观点 , 一旦遭到转发评论批评 , 就澄清说“我批判的只是那些‘极端’的” 。 实际上这往往只是在逃避责任而已 。 引发众怒才做出自己接受“温和”的假象 , 换了平时其实连“温和”都不接受 。所以说 , “极端”在讨论里已经成了有害的形容词 。 本来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观点的光谱位置 , 但实际上几乎都被用来混淆道德判断、隐藏认知偏见或者逃避言论责任 。 原本的意义反而几乎见不到 。在这个意义上 , 如果一句话唯一的信息就是“这是极端” , 那这句话差不多等于是语言暴力了 。
推荐阅读
- 东南早报|啥情况?男子酒驾被拦下,当场打了一个电话!交警看呆……
- 美国老百姓暴乱的原因。
-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需要感谢一个国家
- 牡丹传媒地方号|菏泽中华路,货车后车厢,一个孩子站立左右摇晃(视频)
- 把诉讼权说成巨婴,本质恰恰风险向下转嫁
- 一个“绝不心软”的棒球手和42个贫苦少年的故事
- 因时而变
- 如果一个地方被病毒笼罩了很多年会怎样?
- 劳丽诗的独立思考,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有多难
- 代孕妈妈:“你必须是一个非常冷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