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期间,大学生的钱花哪儿了?( 三 )


江月在消费理念上与父母达成了共识 。防疫物资成了一家人合力“蹲点”抢购的对象 。“像口罩、手套、消毒液之类的基础防疫用品 , 早已经成了必需品 。最初产能没回复的时候 , 手稍微慢一点 , 就抢不到了 。”
考虑到妈妈出门买菜时会有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 江月还主动担起了线上买菜的任务 。买菜场景从菜市场转向了线上生鲜平台 , 各平台订单量暴涨 , 根据美团买菜公布的数据 , 90后是线上买菜的主力军 。为了让家人吃上最新鲜的绿叶菜 , 江月甚至每天定好闹钟 , 清晨起来订菜 , 除此之外 , 一家人还一同买了影视会员 , 还有五子棋、象棋等休闲游戏 , 用江月爸爸的话来说 , “在家总要找点乐子的咯” 。
捐款、储蓄 , 让花钱和理财更有意义
肖佳宁是广州市某高校的大三学生 , 平时有着相对充足生活费的她是某男子偶像团体的粉丝 。作为“追星女孩”的她经常购买偶像演唱会的门票以及他们代言的商品、杂志 。疫情期间 , 所有演唱会都取消了 , 她的偶像也没有新的日程和活动安排 , 她每天就只看看影视作品和“八卦”满足和偶像的互动 。这些线上追星完全免费 , 她手里有了些“闲钱” 。
前段时间 , 偶像团体自发组织大家捐款援助武汉 , 她也以偶像的名义捐了款 。“刚好在家里也没有什么需要用钱的地方 ,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 是一个很正能量的事情 。”这笔支出 , 让她收获了一份特别的快乐 。
在存钱方面颇有心得的童歆也逐渐找到了开源节流的快乐 。“宅家”期间 , 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她有了更多的时间练习绘画 , 并经人介绍做起了绘制头像的兼职 。随着时间的推移 , 童歆接下的订单越来越多 , 自费去海边旅行的愿望从遥遥无期变得触手可及 。
修颜颜也承认 , 自从减少了点外卖的次数 , 即便这段时间她没有用特别的护肤品 , 还是觉得皮肤好了许多 。由于在家饮食健康、作息正常 , “干瘦体质”、永远45千克的她 , 近期还增重了一些 。她慢慢养成按计划支出的习惯 , 为自己设定了消费限额 , 规定自己“绝不超支” 。
已经意识到自己在盲目消费的樊雨也开始为“不理智”采取补救措施 。经历了初期的疯狂后 , 现在冷静下来的她明白 , 自己需要为前不久的冲动买单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 , 她决定将已经买到的裙子拿出一部分 , 通过二手交易平台转卖 , 转卖成功后再来支付待缴的尾款 。中青校媒调查结果显示 , 超过40%被调查者与樊雨一样 , 决定合理控制自己的开支 。
在“如何建立理性消费观”的相关问题上 , 心理咨询师赵秀萍也给出了提示 。依据实际需要列消费清单、控制购物频率、控制广告信息源、避免在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消费、给自己留出足够的犹豫期等方式 , 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不理智消费情况 。
“宅”在家里 , 肖佳宁会花费一些钱用来购买食材 。之前在网上流行的“自制凉皮”“舒芙蕾”“烤冷面”等菜单 , 她都尝试过 。这些食材的成本加起来“也花不了多少钱” 。“自己做吃的 , 哪怕做失败了也是开心的事儿 , ”肖佳宁说 , “其实真正的快乐与消费多少无关 , 在合理的范围内做你想做的事情 , 把钱花在爱好上 。”
对于樊雨而言 , 新爱好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她已经连续60多天 , 坚持每天运动2小时 。接下来她的目标是考研上岸 , 种草就是对自己的奖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