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总督与巡抚的争斗:噶礼张伯行互参案

导语:清代官员之间的权斗士屡见不鲜的事情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 总督与巡抚可能是上下级的关系 , 实际上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 , 总督和巡抚互相弹劾也是见常事 , 其中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张伯礼公然叫板两江总督噶礼 , 甚至大打出手 , 轰动一时 。1.江南科场舞弊案
两江总督噶礼和江苏巡抚张伯行素来不和 , 康熙五十年(1711年)江南科场发生舞弊案 , 成了两人长期矛盾集中爆发的导火线 。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向来将科举中第视为不懈奋斗的目标 , 科举要依次经历乡试、会试、殿试等环节 , 层层筛选 。乾隆五十年(1711年)的江南乡试成绩出来有些反常 , 乡试高中后才有资格去北京参加会试的资格 , 作为人文渊薮、人才辈出、历年录取人数最多的苏州本次乡试只有十三人上榜 , 而平时成绩一般 , 也没有什么名气的扬州盐商子弟却有不少人上榜 。
「总督」总督与巡抚的争斗:噶礼张伯行互参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江南贡院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两淮盐商群体 , 这是一个富裕的商人群体 , 甚至比大家所熟知专门从事海外贸易的广东十三行商人更为富裕 。据何炳棣的研究 , 全部两淮盐商的年均总利润约500万两 , 远远超过广东十三行的年均总利润 。在中国长期重农抑商的背景下 , 虽然经济上富裕 , 但政治地位不高 , 所以这一群体是热衷于功名的 , 许多盐商家庭存在职能分工 , 一个儿子继承父业经商 , 另一个儿子专门走科举这条路 。一方面商人想当官 , 另一方面政府缺钱 , 以就有了捐输制度 , 即花钱买官职 。1738年至1804年间两淮盐商群体年均捐输55万两左右 , 同时期的广东十三行商人群体年均捐输仅6.6万两左右 , 足见盐商们的富裕 。
「总督」总督与巡抚的争斗:噶礼张伯行互参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盐商
虽然官职可以买 , 不过与正儿八经考试获得的毕竟是有差别的 , 通过科举获取功名自然是首选 。康熙五十年的江南乡试 , 盐商子弟上榜众多 , 而苏州府这么少 , 落榜的苏州子弟纷纷认为这中间存在营私舞弊行为 , 一群儒生直接将财神像抬近了苏州府学的明伦堂 , 讽刺这种贿买举人、用金钱玷污科举的行为 。
【「总督」总督与巡抚的争斗:噶礼张伯行互参案】由于地方舆论与儒生的哗然 , 两江总督噶礼、江苏巡抚张伯行立即向康熙报告此事 。康熙认为事关重大 , 下令户部尚书张鹏翮、两江总督噶礼、江苏巡抚张伯行等人会审此案 。事情很快就查明了 , 这是一起精心策划、内外串通的科举舞弊案 , 涉及副主考、担任提调的安徽布政史、担任各房考官的数个知县 , 牵连官员甚多 。
此时 , 噶礼与张伯行对事件的处理出现了分歧 。身为总督的噶礼无意深究此案 , 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而巡抚张伯行力主严查 , 张伯行认为这么大的舞弊案绝不是一个副主考和几个知县就能组织起来 , 肯定还有更大的后台 , 可能直接与总督噶礼有关联 , 不然噶礼为何不严查案情 。于是张伯行就直接向朝廷上了奏折 , 弹劾总督嘎礼 , 要求康熙皇帝解除噶礼职务 , 一并进行审查 。
「总督」总督与巡抚的争斗:噶礼张伯行互参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两江总督衙门
噶礼知道张伯行弹劾自己后 , 相当恼怒 , 也写了一份奏折弹劾张伯行 , 并罗列了张的七条罪状:一是阻止总督出洋;二是包庇袒护上海知县许光贞;三是反对推行保甲制度;四是捏造证据打击苏松粮道臧大受;五是办理漕运不力;六是包庇好友方苞;七是专注著书 , 不理政事 。2.总督巡抚互参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