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符坚听从王猛建议,前秦是否会比隋朝提前200年完成统一?
导读:前秦(351年—394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 。 351年氐族人苻坚占据关中 , 称秦王 , 共历7主 , 享国43年 。 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 , 故以此立国号 。 后为区别于其他以“秦”为国号的政权 , 而袭用之 。 关于统一北方的前秦政权的覆灭 , 最直接原因是符坚在淝水之战的惨败 , 让他失去对国家掌控 , 本来前秦政权就是由多民族组成的 , 淝水战败后 , 被前秦征服的丁零、鲜卑、羌等各族贵族纷纷起兵反抗 , 前秦立即处于了风雨飘摇之中 。 而到公元385年苻坚被姚苌命人绞死于新平佛寺(今彬县南静光寺)时 , 前秦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 究其原因 , 是他没有采纳谋士王猛建议 , 先不要急于讨伐东晋 , 应该先消除内部隐患稳固后方 。 可惜符坚没有听从 , 从而导致兵败以至国亡 。 如果说王猛病故前的建议被符坚听进去了 , 那么会不会南北朝的历史就此发生转机 , 甚至比隋朝(581年—619年)再造一统还要提前200年?
(苻)坚亲至(王)猛第视疾 , 访以后事 。 猛曰:“晋虽僻处江南 , 然正朔相承 , 上下安和 , 臣没之后 , 愿勿以晋为图 。 鲜卑、西羌 , 我之仇敌 , 终为人患 , 宜渐除之 , 以便社稷 。 ”言终而卒 。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三?晋纪廿五》
文章图片
前秦鼎盛时期疆域图
王猛辅佐苻坚基本统一北方
“关中良相惟王猛 , 天下苍生望谢安” 。 这两句话中 , 提到了并世而立的两位风云人物 , 王猛和谢安 。 两人同放在一起 , 也道出了一段戏剧性的历史遗憾 。 淝水之战 , 谢安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神话 , 成就了济世苍生的美名 , 换来东晋朝几十年的政权延续 。 然而 , 它也成为埋葬前秦帝国的坟墓 , 成为王猛生九泉之下的遗憾 。
王猛(325—375) , 字景略 , 堪称乱世中的豪杰 。 他有着卓尔不群的个性、运筹帷幄的谋略、异于常人的胆识 。 他一年内创造的连升五级的政治奇迹 , 给他本就极富传奇的一生又增添了几许神秘 。 王猛个性极强 , 《晋书》上说他“瑰姿俊伟”、“气度雄远” , 天生带着一股英气 , 一股锐气 。 而“细事不干其虑” , 则是王猛个性中最突出的体现 , 不关心琐碎 , 不温不火 , 独来独往 。 甚至对别人的议论也不在乎 , 表现的“悠然自得 , 不以屑怀”(《晋书》) 。
文章图片
前秦名相-王猛
但凡个性极强之人 , 必有其独特之处 。 王猛的独特 , 便体现在他的才华与睿智上 。 王猛两次拒绝出仕 , 从中我们也能看出王猛志存高远的理想抱负:一次是被后赵的司隶校尉徐统看中 , 要招募他为功曹(相当于现在的秘书) , 王猛“遁而不应”(《晋书》) , 躲了 , 估计是嫌官小 , 瞧不上;另一次是桓温力邀王猛南下 , 王猛权衡再三 , 最后也还是婉言谢绝 。
苻坚在登位以前 , 就听见王猛的名声 , 并约见王猛 , 谈得十分投契 。 即帝位 , 任王猛以政 。 王猛采取政治改革 , 加强中央集权 , 抑制贵族势力发展来强化中央力量 , 并兴修关中水利 , 前秦国力逐渐增强 。 这一幕似曾相识于秦孝公与商鞅 。
370年 , 王猛灭前燕 , 擒慕容暐 。
371年 , 灭仇池氐族杨氏 。
376年 , 灭前凉张氏;同年 , 乘鲜卑代国拓跋氏内乱之际 , 进兵灭代国 。
382年 , 苻坚命吕光征伐西域 , 这是自东汉之后中原朝代再度占据西域 。 自此前秦基本统一北方 , 四周诸国遣使通好 。
在统一北方时 , 苻坚也开始攻打东晋 , 于373年攻下东晋梁益二州 。
文章图片
前秦初期形势图
表面上大一统 , 实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前秦政权
此前 , 也就是苻坚的上一任苻生 , 残酷暴虐 , 滥杀朝臣 , 国势一度滑向破败的边缘 。 周边局势也不容乐观:南有东晋朝 , 东有慕容氏 , 西有前凉、仇池、吐谷浑 , 北边则是拓跋氏建立的代国 , 以及匈奴铁弗部 。 特别是当时风头正键的慕容氏 , 一直虎视眈眈 , 具有很大的威胁 。 当此情形 , 也只有法治 , 才能迅速提高国力 , 扭转局面 。 苻坚以德为先的思路也没错 。 苻坚胸怀宽广 , 高瞻远瞩 , 是君王的大气魄;王猛以法治政 , 细处着眼 , 小处入手 , 是恪尽宰相之职 。 二人堪称优势互补 , 强强联手 。
然而苻坚的德治 , 也让前秦的统一变得松散和不牢固 , 这种隐患在肥水之战中突出表现出来 。 松散搭建的王国架构 , 没能禁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 让他留下了千古遗恨 。 也许王猛已经看到了这种潜在的危机 , 所以对苻坚临终遗言:一是让他“勿以晋为图”(《通鉴》);二是“鲜卑、西羌……终为人患 , 宜渐除之”(《通鉴》) 。 这两条遗言苻坚后来全部抛到了脑后 。
文章图片
淝水之战
究其最后导致前秦亡国的原因 , 我想大致有三点:
淝水之战失 , 不但让前秦军队损失惨重 , 更重要的是这一战以后 , 符坚再也没有力量压制势力下的各种族起义 。
内部反对势力 。 符坚的前秦 , 是一种军事压迫形的国家 , 国内反对势力只是屈服在其压迫下 , 一旦有了机会就会造反 。 而淝水之战 , 给了这些反对势力足够的信心和空间 。
政治上难形成胡汉统一 , 符坚想在国内实行汉化 , 却失了胡人之心 , 他虽然拉拢汉族士人 , 但对汉族百姓和反对他的汉人为敌 , 也失了汉人之心 , 所以符坚的治国是胡汉都不满意 。
文章图片
符坚
我们都知道转折点是淝水之战 , 是符坚没有采纳谋士王猛生前的建议 , 如果说王猛病故前的建议被符坚听进去了 , 那么会不会南北朝的历史就此发生转机 , 甚至比隋朝(581年—619年)再造一统还要提前200年?笔者认为 , 这也是不可能的 , 因为看似强大的前秦就像一个虚胖患者 , 他没有根本性质的强大 。
即使没有淝水之战的惨败 , 前秦也难以实现实质性的统一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不觉得这样的形势和秦始皇灭六国的形势有异曲同工之妙吗?正如我上面所说:符坚的前秦 , 是一种军事压迫形的国家 , 国内反对势力只是屈服在其压迫下 , 一旦有了机会就会造反 。
【如果符坚听从王猛建议,前秦是否会比隋朝提前200年完成统一?】而淝水之战 , 给了这些反对势力足够的信心和空间 。 松散搭建的王国架构 , 根本就禁不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 至于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慕容冲 , 不过是反对符坚的诸多诸侯之一 , 虽然他打进了长安 , 但前秦之灭亡 , 最重要的因素却不是慕容冲 , 即便没有慕容冲 , 也有张三、李四、王二麻 。
即便是符坚采纳了谋士王猛生前的建议 , 无非就两种发展趋势:
其一:安顿内部 , 对东晋不管不问 , 反正敌弱我强 。 细想 , 北方人才凋敝 , 政权鱼龙混杂 , 就算是符坚一个人又能坚持多久呢?生前都说不准是否能压制得住诸侯 , 何况死后?
其二没有发生淝水之战 , 或者再夸张点说 , 即使是前秦亡了东晋 , 他的政权一样不会稳固 , 也许在符坚还在得意洋洋在东晋都城喝着庆功酒的时候 , 北方的诸侯势力立马让他后院起火 , 一者他们本身就是打酱油 , 二者长期被前期压迫 , 我断你后路 , 这样东晋残余势力再南北夹击 , 后果又会是怎么样?
所以综上所述 , 笔者认为如果符坚听从王猛建议 , 前秦也不会比隋朝提前200年完成统一 , 因为天时地利人和 , 三者符坚一样不沾 。 只不过相对南北对立的时间会持续的更久一点 , 而不至于分裂的更快一些罢了 。
文章图片
结语
历史没有假设 , 只有历史之后的理性思考 。 我们不能设想苻坚当时应该怎样 , 今人的论断本就是旁观者清 , 当事的双方永远不会占到第三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 苻坚的政策方向是对的 , 苻坚出兵时并没有现在历史教科书中的分析结论 , 东晋对淝水之战也无必胜把握 。 苻坚来攻 , “都下震恐” , 连大将军桓冲都发出“天下事已可知 , 吾其左衽矣!”(《通鉴》)的慨叹 , 便是最好的佐证 。 战争的胜负本就存在偶然性 。
参考文献:
《十六国春秋》
《资治通鉴》
推荐阅读
- 如果核武器没有了,世界剩余200余国联合起来,能否战胜五常?
- 为人处事请牢记,如果碰到以下3种人,躲得远才避灾!
- 如果北洋水师的炮弹充足,是否会对甲午战争结果带来影响
- 如果一个女人是真的喜欢你,一定会有这18种行为
- 花呗如果长期频繁提前还款,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望周知
- 王者荣耀:如果辅助按分值计算,80分才算荣耀,你的辅助算几分?
- 如果人去世了,存在银行的钱没人知道,银行会通知家属吗?
- 生日快乐,铁血的曼朱基奇
- 女人如果不差钱,在这个夏天要备齐这5类裙子,时髦洋气有气质
- 在银行有1亿存款,如果只依靠利息,能过上怎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