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救子,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值得思考,对今天的教育启发很大

历史如果仅仅只是过去的总结和映射的话 , 那么 , 历史作为一个存在 , 就应该消失 。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 , 在于用材料说话 , 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 。
【范蠡救子,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值得思考,对今天的教育启发很大】《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耗费了十四年的光阴 , 才写成的中国第一本纪传体通史 , 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 它不仅仅是一本记载了中国三千多年历史的史书 , 更是一本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 , 无韵之《离骚》”的文学作品 , 其中 , 记载的很多故事都有着其丰富的伦理内涵 。
范蠡救子,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值得思考,对今天的教育启发很大
文章图片
今天 , 笔者将带大家品读一下“范蠡救子”的故事 。
范蠡成名于春秋末期 , 用今天的话来说 , 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 是一个杰出的政客 , 是一个令敌人胆寒的军事家 。 总之 , 只要是他涉及的领域 , 他都做到了最好 , 一个活生生的“别人家的孩子” 。
范蠡本是楚国的一介布衣 , 然而 , 读书让他看到了出路 , 天赋异禀的他 , 更是不愿意放过这样的机会 , 每天
贵族大权在握 , 又怎会放权给寒门士子呢?可是 , 年轻人总要有一身傲骨 , 范蠡也不缺那一腔热血 , 见识了一番楚国的愚昧之后 , 便与好友结伴投奔了越国 。 他在越国结识了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 并决定助他成就一番大事 。 他做到了 , 越国在他的帮助下死而复生 , 逐渐强大 。
最后 , 越国更是一举灭掉了吴国 , 这个曾经踩在越国坟头上蹦迪的国家 。 这个过程让很多人见识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 也因此 , 他受到了很多人的爱戴和追捧 。
范蠡救子,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值得思考,对今天的教育启发很大
文章图片
尽管四处是鲜花和掌声 , 但是 , 他却不敢沉迷其中 。
因为 , 他对人性的认识更加透彻 , 早已经看清了越王不是一个能够“有福同享”的人 , 所以 , 他果断放弃了高官厚禄 , 淡出了越王的视野以求自保 。 在走之前 , 也没忘掉曾经和他一起辅佐越王的好友文种 , 写信劝他道:“蜚鸟尽 , 良弓藏;狡兔死 , 走狗烹 。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 , 可与共患难 , 不可与共乐 。 ”
但可惜的是 , 文种显然没有他这样的认识 , 不久之后 , 便死在了越王手里 。 干净潇洒的退出官场之后 , 范蠡便和他的长子来到了齐国经商 。 在那个时代 , 商人处境的艰难自然不必多说 。 然而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范蠡却仍然攒下了百万家财 。 他的成功引起了齐人的注意 , 并有意拜他为相 。
可是 , 范蠡刚从官场退出 , 又怎会再次进入 , 更何况进入他国的官场呢?无奈之下 , 他再次散尽了百万家财 , 带着家人跑到了陶丘 。
在这里 , 他不但获得了千万家财 , 而且 , 由于乐善好施有了陶朱公的美名 。
范蠡救子,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值得思考,对今天的教育启发很大
文章图片
那么 , 范蠡救子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史记》中“范蠡救子”的故事是这样的:范蠡有三个儿子 , 有一次 , 他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 , 被判了死刑 。 范蠡说:“杀人偿命 , 天经地义 。 但是 ,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 ”什么意思呢?本意是:那些身份高贵的人要死得体面一些 , 不可以死在闹市之中 。 但是 , 后人却理解为“拿钱买命 , 贿赂官员” 。
范蠡深思熟虑之后 , 决定让他的小儿子去楚国救人 。 然而 , 他的大儿子却觉得这是在羞辱自己 , 自己的弟弟出事了 , 他这个当哥哥的怎么可以置身事外呢?因此 , 他以死相逼 , 希望陶朱公能派他去 。 范蠡为此头疼不已 , 再加上 , 他家婆娘又整天在他身边吹枕头风 , 说:“一定要派大儿子去 , 否则 , 二儿子没救出来 , 还搭上了小儿子 。 ”
最后 , 范蠡妥协了 , 交给了大儿子一千金子 , 让他去拜托楚国的庄生 , 一切听从庄生的安排 , 不得私自行事 。
范蠡救子,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值得思考,对今天的教育启发很大
文章图片
大儿子答应了 , 但是 , 在离家的时候却多带了几百两金子 , 以备不时之需 。
到了庄生的门前 , 看着那杂草丛生的院落 , 他不禁怀疑起了父亲的决定 。 不过 , 他还是遵从了父亲的意愿 , 将金子交给了他 , 并拜托他救回自己的二弟 。 庄生满口答应 , 并让他立刻离开楚国 , 不要透露消息 。 大儿子虽然答应 , 但心中却不以为然 , 带着自己的几百两金子 , 准备去贿赂朝廷大官 。
他绝对没想到 , 庄生虽然穷 , 但地位却很高 , 连楚王都认他做老师 。 而庄生更是从来没想过真的收这一千金 , 收下是为了让范蠡放心 。 之后 , 他把金子交给妻子 , 不仅不让动这些金子 , 还叮嘱“如果他突然死了 , 一定要将金子还给范蠡 。 ”但可笑的是 , 大儿子根本没想到这其中的关键 , 一味地认为父亲所托非人 。 不久之后 , 庄生便借着楚王召见的机会进言:“我观天象异常 , 恐有大难降临 。 ”
楚王脸色苍白 , 连忙请教解决之法 。 庄生便借此机会提出 , 要做好事来抵挡灾祸 , 最好大赦天下 , 楚王立刻照办 。 之后 , 大儿子所贿赂的高官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 便将这件事告诉了大儿子 。 大儿子觉得送给庄生的一千金白送了 , 让他心疼不已 。
权衡再三 , 他决定再次拜访庄生 , 想把钱要回来 。
范蠡救子,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值得思考,对今天的教育启发很大
文章图片
庄生见到大儿子之后很惊讶 , 但是 , 毕竟年老成精 , 很快便知道了大儿子的来意 。
他将大儿子迎进屋里 , 果断地将金子还给了他 。 大儿子走后 , 庄生愤怒不已 , 总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侮辱 , 于是 , 他再一次进宫拜访楚王 。
进谏道:“臣之前提议的事情是为了国家 , 可是 , 百姓们却在疯传是有人接受了贿赂 , 想借此时机释放陶朱公的儿子 , 请大王明鉴 。 ”楚王大怒 , 直接下令立刻在闹市将范蠡的二儿子斩杀了 。 最终 , 大儿子只好带着二儿子的尸体回家 。 回家之后 , 家人都为此悲痛不已 。
然而 , 范蠡大笑之后却安慰众人:“我早已料到了这样的局面 , 不是不让大儿子去 , 而是他虽然疼爱自己的弟弟 , 却因为从小与自己一起吃苦 , 对金钱看得比较看重 。 可小儿子就不一样 , 他从小过着好日子 , 对金钱没有具体的概念 , 花出去也不心疼 。 所以 , 我不让大儿子去的原因便是他不舍得钱财 , 很容易害了二儿子 , 现在这样很正常 , 你们不要伤心了 。 ”
范蠡救子,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值得思考,对今天的教育启发很大
文章图片
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角色 , 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
大儿子的行为 , 到底是他没有责任心 , 还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庄生为什么一定要二次进谏?范蠡面对儿子的尸体为何能大笑不已?他是装的还是洞悉世事之后的坦然?
其实 , 中国的故事就是这样的短小精悍 , 却又蕴含着丰富的人生道理 。
范蠡救子,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值得思考,对今天的教育启发很大
文章图片
首先 , 人是环境的产物:
范蠡安慰亲朋的话语 , 充分体现了“人是环境的产物”的思想 。 社会环境在一个人的性格与品质的养成中 , 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马克思说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一个人的价值观、性格、品质 , 无一不是周围环境的真实反映 。
这里的环境有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 很显然 , 经济环境占据着主导地位 。
其次 , 庄生维护尊严下的友情:
从庄生前后的行为 , 我们可以看出 , 他对自己人格尊严的维护 。 与人尊重 , 于己方便 , 互相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 在交往过程中否定他人、拒绝他人、蔑视他人 , 都会让他人觉得自己有被冒犯 , 出于对自己尊严的维护 , 自然会做出相应的反击 。
这个故事里 , 庄生的第二次进谏 , 便是在自己的尊严受到践踏之后 , 做出的有力反击 。 庄生一生清贫 , 德高望重 , 对于钱财从来不看重 , 收下范蠡的金子也只是为了让他放心 。 但可惜的是 , 大儿子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 认为他是一个贪婪的小人 , 要回金子的行为 , 更是随意践踏了庄生的尊严 。
由此可知 , 互相尊重是庄生交友的原则 。
最后 , 大儿子具备道德责任意识 , 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