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2019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二 )
文章图片
淮阳平粮台城址-南城门附近排水设施
系统的考古钻探和数字化记录分析结果显示 , 平粮台城址平面形状为正方形 , 具有对称的城门布局 。 2019年在城内中轴线位置发现一条南北向的干道 , 两端分别对应南、北城门 。 这条中轴干道从建城之初一直延续使用至龙山时期最晚阶段 。 城内布局以南北道路为中轴 , 规划有序 。 经大面积揭露 , 确认了多排东西向布局的高台式排房 。 最初的房屋在生土上统一规划建造 , 排房前后间距15米左右 。 后期排房逐渐向南北两侧扩展 。 房屋均以土坯为原料平地起建 , 门向朝南 , 布局规整统一 。
城内高台排房和道路外缘均分布有纵、横向的排水沟 。 2019年在长排房西部发现一组原址保存的陶排水管 , 东西向埋于室外 , 与居住区边缘有意挖掘的南北向水沟连通 。 同样的陶排水管道 , 在南城门附近还发现有三处 。 这些陶排水管节节套扣 , 构思精巧 , 或沿排房建筑的外缘平行分布 , 或纵穿城墙基础 。 陶排水管和纵、横连通的沟渠共同构成了目前国内已知年代最早、最为完备的城市排水系统 。
在南城门内早期道路上发现有车辙痕迹 , 宽0.1~0.15米 , 深0.12米 , 最明显的一条长达3.3米 。 其中一组基本平行的车辙间距0.8米 , 可能为“双轮车”的车辙印迹 。 碳十四测年数据显示 , 这些车辙痕迹的绝对年代不晚于距今4200年 , 是我国年代最早的“双轮车”车辙痕迹 , 将我国用车的起源提前了500年 。
平粮台城址还出土了一批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重要遗物 。 发现的玉冠饰残片 , 其形状和加工特征与湖北后石家河文化、海岱龙山文化的同类器物近似 。 陶碗表面刻画的对称复杂兽面纹 , 与长江流域的玉器纹饰在结构和表现方式上颇为接近 。 此外 , 利用黄牛骨进行占卜、祭祀和制作骨器的现象十分普遍 。 黄牛是龙山时代进入中原的家畜新品种 , 在平粮台龙山城址的大量发现 , 对研究起源于西亚地区麦作传统下的黄牛如何融入中原传统的粟黍农业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平粮台城址方正规整、中轴对称的特点 , 无疑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源头 , 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突出价值 。 年代最早、最为完备的陶水管排水系统也为研究早期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绝佳材料 。 平粮台城址出土的各类遗存 , 展现了中原龙山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质 , 是新石器时代末期各区域文明间交汇融合的集中体现 。
3、济源柴庄遗址
柴庄遗址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柴庄村 。 遗址位于台地之上 , 处于蟒河和济水西源相邻地带 。 遗址面积近30万平方米 , 2019年3~11月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济源市文物工作队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 发掘面积6000平方米 。 发掘表明 , 该遗址是一处大型的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聚落 。
文章图片
济源柴庄遗址卜骨
商代晚期遗存集中发现于遗址中部 , 发掘面积约2600平方米 。 有坑塘、夯土基址、祭祀坑、水井、墓葬、房址、圆形踩踏面、陶窑等多种遗迹现象 。 该时期夯土基址发现5处 , 其中三处呈品字形分布 。 夯1平面呈“凹”字型 , 两边对称 , 形制较为特殊 。 祭祀坑发现4处 , 其中一座(H406)为人祭坑 , 坑内发现1具面向朝北 , 呈跪坐姿的人骨 。 贵族墓葬发现13座 , 均为竖穴土坑墓 , 其中M50带有斜坡墓道 。 墓葬均呈南北向 , 填土经过夯打 , 有二层台、腰坑、殉狗等 , 其中两座还有殉人 。
西周早期文化遗存集中发现于遗址西北部 , 发掘面积3400平方米 , 发掘遗迹有房址、陶窑、墓葬、道路、灰坑等 。 其中房址25座 , 结构保存较好 , 大多保留有门道、灶、壁龛和踩踏面 。 灶一般位于房内左侧 , 结构完整 , 有火门、火塘、灶台和烟道组成 , 部分陶灶附近还留存有陶罐、鬲等生活用器 。 此外 , 还发现西环壕和北环壕各一段 , 以及与西环壕大致平行的道路一条 , 并且路面铺设有鹅卵石 。
推荐阅读
- 测试 运动员 比赛以赛代练以赛促练 河南省田管中心举行2020年首场队内测试赛 93名运动员参加
- 2019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 证明司法部:截至2019年年底已有约2500个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
- 环境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 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 司法部:截至2019年年底已有约2500个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
- 河南经济河南省商务厅与工行河南省分行签署“稳外贸、稳外资、促外经”合作备忘录
- 青岛发布《2019年青岛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 河南省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李少敏接受审查调查
- 城市2019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