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铁说历史」从“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到“且喜且怜之”,看刘邦的焦虑和矛盾( 二 )


我们能够显而易见这种焦虑的演变 , 正如一个中产阶级最初的焦虑是收入达到天花板 , 但当他突破发展屏障 , 实现财务自由以后 , 新的焦虑就会变成如何维系自己的财富 , 不仅使自己一生受益 , 也令后代受益 , 正犹如秦始皇设想的秦二世、三世和万世 。
另一方面来说 , 作为最高统治者 , 刘邦的身上又肩负着治理国家的天然责任 , 这是在得到地位的同时必须去践行的责任 。 自秦统一六国以后 , 天下进入了短暂的统一时期 , 后又分裂归于汉朝 , 江山得来不易 , 和平得来更是不易 , 如何守住现在的成果?这是刘邦的另一层焦虑 , 正如一家企业从小作坊发展为跨国大集团时 , 集团总裁的焦虑将不仅仅局限于营收 , 还有如何维系自己在市场中的占比份额和地位 。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对一个帝国来说需要猛士 , 犹如对一家企业来说需要人才 , 需要新鲜血液 。 但对于刘邦来说 , 他真的没有猛士吗?

「小铁说历史」从“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到“且喜且怜之”,看刘邦的焦虑和矛盾
本文插图

论一个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矛盾是如何表现的
【「小铁说历史」从“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到“且喜且怜之”,看刘邦的焦虑和矛盾】刘邦的矛盾直接来源于他的焦虑 , 如果说一个中产阶级的焦虑仅仅只是收入与天花板之间的关系 , 那么集权力、财富于一身的上层阶级的焦虑则要显得更为复杂 。 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作品《红与黑》中 , 于连从一个木匠家庭出身的小市民 , 通过自己一步步的奋斗以及一些不光彩的手段试图跻身上流社会 。
但最后他发现在自己和上流社会之间有着一道所谓身份的隔阂 , 那是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白马之盟就是要制造这道鸿沟) , 此外我们也能在《红与黑》的描写中看到各方势力 , 各种阶级的斗争——这些都揭示了于连作为一个外部的竞争者 , 首先在身份上他就必然为上层社会排斥和拒绝 , 其次各种势力的斗争和利益纠葛也展现上流社会为了维系自己的地位、身份、权力和财富而不择手段 。
刘邦毫无疑问就是最好的代表 , 为了维系“刘氏皇族”这个小团体的纯洁和地位 , 他以“白马之盟”排斥了外部竞争者跻身皇族 , 进入权力中心的可能 。 另一方面 , 为了消除有力的竞争对手可能对自己造成的威胁 , 于是他上演了一出出清算功臣的戏码 。

「小铁说历史」从“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到“且喜且怜之”,看刘邦的焦虑和矛盾
本文插图

但他是矛盾的 , 作为君主 , 他需要猛士来为自己守四方 , 但作为既得利益集团中的最顶层人物 , 他又是有私心的 , 他当然不希望异姓动摇刘氏的地位 。 当一个穷人忽然有一天捡到数百万的巨款 , 他就会觉得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会偷走这笔巨款的小偷 , 过度的焦虑引发了刘邦的猜忌心 。
他不仅杀死臧荼、张敖、韩王信、彭越、韩信、英布这些异姓王 , 逼反卢绾 , 甚至还一度打算杀死萧何与樊哙 , 几乎可以说 , 由于刘邦晚年的猜忌和反复无常导致他几乎陷入众叛亲离的局面 。 究其原因 , 都是因为这个农民出身的人由于身份和地位的巨大转变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应 , 其次带来精神上的过度焦虑 。
正犹如中产阶级常年笼罩在有可能破产的焦虑之中 , 所以他们竭尽一切可能寻求收入的突破 , 打破天花板的限制 , 向财务自由迈进 。 破产对中产阶级来说是最大的噩梦和焦虑 , 因为这意味着一切优越的生活、精神的享受和优越的地位都将随之烟消云散 。

「小铁说历史」从“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到“且喜且怜之”,看刘邦的焦虑和矛盾
本文插图

而对于刘邦这种统治阶级来说又何尝不是呢?一旦失去手中的权力 , 那么地位、身份和所有的荣耀都将化为乌有 。 所以那些居功至伟的功臣就成为了刘邦的一根根心头刺 , 眼中钉 , 只有消灭这些能力与地位兼具的人 , 刘邦精神中的焦虑才能得到解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