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国本也”,宋代对东宫太子制度的继承与发展
太子 , 是中国封建王朝对于君主继承人的尊称 , 因为一般其居所在皇帝居所之东 , 以彰显其重要的地位 , 所以也被称之为东宫太子 。
太子继承制 , 是保证封建王权有序传承 , 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保障 , 所以《唐大诏令集》中说:“建立储嗣, 崇严国本 。”
封建王朝对于立储国本的事情 , 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 , 到了唐朝 , 随着中华文明引来又一个高峰 , 与之相配套的东宫制度也趋于完善 。但任何制度都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的 , 东宫太子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东宫位置示意图
宋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 , 上承盛唐 , 下启明清 , 其太子制度的发展 , 即是对唐代东宫制度的继承 , 也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 为后世所师 。一、宋代东宫制度 , 是由唐朝完善的东宫制度继承发展而来 , 继承了其中优点
宋代之前 ,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高峰 , 不论是在文化建设上 , 还是在制度改革方面 , 都有着令人瞩目的成就 。单以东宫制度为例 , 唐朝在继承前代东宫制度的前提下 , 形成并完善了太子属官制度 , 包括所谓太子三保 , 三少 , 十率等机构和人员的设置 , 都为皇权的继承做好了准备 。
总体来说 , 唐代东宫制度的核心 , 用三个字可以代替 , 即所谓“小朝廷” 。也就是说 , 作为君主的储貮 , 太子之下有一套完整的 , 相对独立于朝廷之外的班子 , 方便太子尽早熟悉朝廷机构 , 观摩政事 。
从继承人身份的角度 , 唐代东宫制度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 , 以期保证皇帝位置的有序传承 。
宋代对于唐代东宫制度的继承 , 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 其一自然是嫡长子继承制 , 其二则是对太子的提前教育问题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嫡长子继承制开始于西周
嫡长子继承制不用多说 , 是封建时代符合道德礼教 , 保证君主大位能够和平继承的重要保障 , 虽然历史上不乏废嫡立幼 , 甚至以弟篡兄等现象的存在 , 但从历史的纵轴上来看 , 这种继承制度保证了大多数的时候皇位能够和平的继承 。
在对于太子的教育问题上 , 宋代继承唐朝提前教育的方针 , 皇帝毕竟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 有着非常繁琐的礼制流程 , 要处理国内国外的所有大事 , 如果不能提前熟悉学习 , 太子继承皇位之后 , 难免出现像“何不食肉糜”之类的笑话 。二、宋代东宫制度 , 在继承唐代的同时 , 也认识到其隐患 , 对此作出真对应的改革和发展
这对于保障政权稳定运行 , 是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的 。当然 , 唐代的东宫制度下 , 太子力量过强 , 对皇权形成威胁 , 同时早立太子让其成为其他皇子争位的靶子 , 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 唐代关于皇位继承的种种血案 , 包括著名的宣武门之变 , 都显示出唐代东宫制度的隐患 。
在此基础之上 , 宋代继承唐朝东宫制度的同时 , 吸取唐朝教训经验 , 对唐代东宫制度作出了发展与改革 。
首先 , 从立太子的时间上来看 , 唐代为了让太子能够尽早熟悉政务 , 早立国本 , 以安天下之心 。但是这样以来难免让太子成为其他想要争位的皇子们共同的目标 , 树敌太多 , 不利于太子继承皇位的稳定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代名臣包拯
宋代在此基础之上 , 在立太子的时间长 , 采取了“重实轻名”的政策 。即将嫡长子或者拥有最佳皇位继承权的皇子 , 当成太子来培养 , 但并不着急给其太子的名分 , 保障太子不会成为众矢之的的同时 , 也能尽早的学习观政 。
推荐阅读
- 扬美古镇|广西一座起于宋代的古镇, 低调的扬美古镇,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 本田|代步通勤小太子车,前碟后鼓,座高700mm,国四电喷功率6千瓦
- 陈苑澄|飞上枝头!前港姐秘挞酒行太子爷,获力捧拍《陀枪师姐2020》
- []中药中的大黄将军
- 「三太子」哪吒的父亲并非皇帝,为何拜师太乙真人后,就被称作三太子?
- [李氏]狸猫换太子的幕后主谋是谁
- 「赵国」秦王嬴政和燕国太子姬丹三十年恩怨情仇,只为一女人
- #王皇后#一个被废黜太子的几句诗,却为李唐王朝保留了火种
- 「」《清平乐》干货:从片花看宋代山水画的经典审美情趣
- []宋代台谏官主要负责做什么?侧面聊聊其对官员贬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