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儒说史】重王权的燕国,战国七雄中唯一的另类国家



【铭儒说史】重王权的燕国,战国七雄中唯一的另类国家
本文插图

春秋战国城景象
战国时代 , 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 。 经过春秋时代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 , 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 , 公元前453年 , 韩、赵、魏推翻智氏 , 三家分晋 , 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 公元前221年 , 秦国灭齐国 , 统一六国 , 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 。
在这段历史时期中 , 虽然最终的结果是秦攻灭了六国 , 但是仔细回顾着两百余年的历史进程 , 我们可以发现 , 在战国初期乃至中期 , 秦国的实力都是七雄中比较靠后的 , 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展现出能一统天下的迹象 , 只有在商鞅变法之后 , 国家实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 又得到了天赐的名将武安君白起 , 才一举奠定了横扫六合的基础 。
在秦强大之前 , 魏国、齐国、楚国、赵国的国力都曾经盛极一时 , 各领风骚 , 也都曾经露出当时霸者之迹象 。 这些国家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极大的提升国力 , 脱颖而出 , 皆是因为国内进行了变法改革所致 。

【铭儒说史】重王权的燕国,战国七雄中唯一的另类国家
本文插图

战国七雄地图
但是燕国 , 却是战国七雄中唯一的另类国家 , 其国内从未出现过任何变法 , 尤其是当别的国家变法获得消息的成功传来后 , 燕王室仍然不思进取 , 始终以王权为重 , 拒绝改变 。 这也直接导致了燕国虽然占据了地理和人口的双重优势 , 但是始终无力问鼎中原 , 在有限的战争中更是交出了难以令人满意的答卷 , 单独出战中从未获得过胜利 。
但是在这种局面下 , 高居朝堂的燕王室仍然不以为意 , 继续对百姓横征暴敛 , 穷奢极欲 , 最后导致了失去民心 , 一度被齐国打得几乎灭国 。 多亏了中兴之主燕昭王横空出世 , 挽救燕国宗室于危机之中 , 并且重用贤能 , 安抚百姓 , 整治军备 , 不仅报了一箭之仇 , 也将燕国的综合实力提高到巅峰 ,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 即使在昭王时代 , 燕国也没有重视过变法改革 , 因此在昭王去世后 , 后继的国君没有可以继承的政治遗产 , 导致燕国复败 。

【铭儒说史】重王权的燕国,战国七雄中唯一的另类国家
本文插图

周武王像武王胞弟获封重要城池
【【铭儒说史】重王权的燕国,战国七雄中唯一的另类国家】当初周武王灭商后 , 将天下土地分割成若干块 , 分封给重要的有功之臣以及周室宗亲 , 这就是春秋时期众多诸侯国的来历 。 这一百多个诸侯国的国君名义上虽然都是周朝的分封诸侯 , 地位仅次于天子;不过实际上 , 诸侯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
周室宗亲 , 也就是姬姓诸侯国可以分为第一档 , 这些诸侯也周天子乃一脉同源 , 有血缘之亲 , 获得了中原地区的富饶地区作为封地 , 比如燕、郑、鲁等国家;有功之臣 , 也就是外姓大臣又为周朝灭商立下大功者 , 被分封到中原地区之外的封地 , 比如齐、秦、楚等国;还有一些是商朝时期就存在的政权 , 武王不愿意和他们发生冲突 , 于是选择用分封安抚这些政权 , 比如蜀、莱、越等国 。

【铭儒说史】重王权的燕国,战国七雄中唯一的另类国家
本文插图

燕召公浮雕像
其中燕国的开国国君就是燕召公 , 召公姓姬名奭 , 生卒年不详 , 又称邵公、召伯、召康公、召公奭 , 是周武王的胞弟 , 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 。 据《史记·三十世家·鲁周公世家》中记载:"十一年 , 伐纣 , 至牧野 , 周公佐武王 , 作牧誓 。 破殷 , 入商宫 。 已杀纣 , 周公把大钺 , 召公把小钺 , 以夹武王 , 衅社 , 告纣之罪于天 , 及殷民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