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守侍元朝开国皇帝的奇人神童( 二 )


当人驰骋史海 , 面对海天连一色的壮阔 , 沉浮世俗的心 , 也会因此收敛 。世人常说:“读史使人明智” , 难怪一些富豪教育子女时 , 多会为子女选择历史哲学 , 通过驰骋史海 , 领略王朝的交替更迭、留下的传奇典故 , 以培养子女开阔的视野和心智与不轻易被世俗的偏见所带动的厚重 。
战国时 , 有秦国名臣甘茂之孙甘罗 , 因他聪颖过人 , 童子时就已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 , 任其为少庶子(指年少的家臣) 。甘罗12岁时 , 秦始皇派他出使赵国 。甘罗不费一兵一卒 , 只凭计谋就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 , 甘罗因此大功得到秦始皇赐任上卿(相当于丞相 , 类似于今天的总理)一职 。
这些为见证天赋的荣光而来的神童 , 随身携带的奇异禀赋 , 为浑浑噩噩的世俗 , 打开一扇窗 , 让人透过世俗 , 看到世界之外的神往 , 令人仰慕上天的奇异 。想必安童也是如此 , 在将星如云的元朝 , 他的足迹无疑留下额外的神采 。在历史的天空 , 安童也像一颗流星 , 划过一世 , 留下闪亮的瞬间 , 令后世眷恋 。
【忽必烈】守侍元朝开国皇帝的奇人神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刘秉忠天性仁善 , 跟随忽必烈征讨大理、云南时 , 常以“上天有好生之德、王者应神武不杀”劝谏忽必烈 。图为蒙守侍帝王的奇人——刘秉忠
公元1206年 , 成吉思汗以“大蒙古国”为国号建立了蒙古帝国 。到他的孙子忽必烈即位时 , 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 , 改国号为“大元” , 并把中都北京定为元朝的国都 。这就是元朝国号的由来 , 它与一位精通《易经》的奇人有关 , 那就是刘秉忠 。
1. 风骨秀异 志气英爽不羁
《元史》记载刘秉忠天生“风骨秀异 , 志气英爽不羁” 。8岁上学 , 一天就能背诵数百字的文章 。13岁时 , 因天赋异秉被当作奇人人质 , 送入元帅府 。17岁的年纪 , 现在看来他还未成年 , 就已担任邢台节度使府令史 , 并以此奉养亲恩 。
尽管平步青云 , 但刘秉忠常常郁郁不乐 , 对于才华横溢的他 , 征伐不断的世俗 , 似乎并非是他能寄情忘我的世外桃源 。一天 , 苦闷之时 , 他投笔感叹:“吾家累世衣冠 , 乃汩没为刀笔吏乎!”家族累世为衣冠 , 怎么能被埋没在刀笔的小吏中 。大丈夫既然怀才不遇 , 就应该隐居起来 , 以此明志 , 随后弃官而去 , 隐居在武安山 。直到天宁虚照禅师派徒弟来招他为僧 , 从此步入佛门 , 法号释子聪 , 使他掌管书记之事 。
天赋异禀之人 , 也必会有天作之合 。忽必烈将海云禅师请到漠北“问佛法大意” , 海云离开漠北时 , 将他最中意的弟子释子聪(即刘秉忠)留在忽必烈的身边 。释子聪精通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等 , 尤其更精通《易经》和邵雍的《经世书》 。每次讨论天下大事 , 皆深远洞见了然于胸 。忽必烈非常爱他的才华 , 请他留在籓邸 , 辅助他治理百姓 , 善惠黎民 。于是一代君主、一位奇人 , 共同为未来大统树立了君臣之谊的典范 。
2. 以马上取天下 不可以马上治
这位以偌大的亲王官邸为寺院的奇僧 , 一气呵成数千字的谏章 , 向忽必烈进言:“以马上取天下 , 不可以马上治 。”并以周公为例讲道:“周公思天下善事 , 夜以继日” , 周朝能享八百年的国运 , 多是周公的功劳 。当前的局势 , 正是建立帝业千载难逢的机会 , 他劝忽必烈要效法周公 , 不要失去这一天命 。
他建议忽必烈“宜访名儒 , 循旧礼 , 尊祭上下神碉” , 安养天下名士 , 不使他们穷困流离 , 要想成天下 , 安抚亿兆黎民 , 就要“大开言路” 。他说 , 天地之大 , 日月的光辉 , 有时还会被云雾所遮挡 , 何况人君?敝人耳目心志的 , 正是那些私欲、谗言和佞说 。
一个人不能听逆耳的话 , 会遮蔽他一个人的心;而人君若不能听忠言 , 就会遮蔽天下万民的福祉 。他劝忽必烈一定要设左右谏官 , 以开放视听 。这篇上书的内容涉及到整顿官场、爱护百姓、重视人才等数方面 。忽必烈见此僧人气度 , 刚直深沉 , 当下采纳了这些建议 。凡是有人君之度的王者 , 都有共同的特点 , 谦善下属豁达宽容 , 忽必烈也不例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