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品赏古建筑间的南粤匠心(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二 )


【陈家祠■品赏古建筑间的南粤匠心(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为了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岭南传统建筑的魅力 ,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常设“岭南传统建筑装饰”展 。 展厅中有来自潮阳梅祖家祠的石雕 , 在一整块坚硬的青石上雕出三段图案组成的花篮 , 其中最纤细的“拉猪绳”宽度仅3-4毫米 , 令人叹为观止 。
民间工艺争奇斗巧
走进陈家祠中进主厅聚贤堂 , 宽敞的厅堂里还原了当年陈氏宗族聚会议事时的摆设 。 聚贤堂两侧展柜陈列了多件馆藏珍品 , 其中两座木雕神亭格外抓人眼球 。 神亭是民间举办迎神赛会活动时安放神像或牌位的器具 。 “这两件都是国家级珍贵文物 。 ”曾翔介绍 , 深色的刻龙纹大神亭由清代广州地区的木雕艺人打造 , 它看上去低调 , 实际上做工非常考究 , 用材十分丰富 。 神亭选用乌木、影木、酸枝等名贵木材 , 台阶外用云石、内用汉白玉 , 屋顶瓦片是螺钿 , 屏门、柁墩是象牙 , 侧面还装上了从西洋进口的套色玻璃 。
另一件金漆木雕大神亭是民国时期作品 , 采用潮汕地区特有的金漆木雕工艺:先把木头雕刻好 , 在木雕上刷大漆 , 再利用漆的黏性贴上金箔 。 神亭上精雕细刻各种人物、动物、花卉等图案 , 金光熠熠 , 华丽动人 。 神亭中部楼阁牌匾上刻有“海国慈航” , 据推测应为妈祖诞时游神所用 。
在常设陈列“岭南民间百艺”展厅 , 可以看到更多巧夺天工的工艺品 。 象牙雕刻是广州地区富有特色的一项传统工艺 , 多层象牙球则是最能代表广州象牙镂雕技艺的作品 。 “这个象牙球有43层 。 ”曾翔指着一件牙雕作品说 , “它是将一块完整的象牙镂空为层层相套的球体 , 每一层都可以独立转动 , 球面上还有精细雕花 。 ”早在宋代就有制作象牙球的记载 , 如今 , 象牙球最多已做到57层 。
象牙球旁边放着象牙微雕工艺创始人冯公侠雕刻的屈原《九歌》 。 拇指大的小座屏上刻有1700余字 , 肉眼看是密密麻麻的黑点 , 置于放大镜下 , 可以看见每个字笔画清晰工整 。
一把嘉庆年间的象牙镂丝人物徽章纹折扇 , 体现了清代象牙扇制作技艺的巅峰水平 。 折扇共21片 , 通体镂空雕刻54个古装人物及花卉纹饰等 , 没有雕刻图案的镂空处全用垂直象牙丝填充 , 牙丝细如毛发 , 一触即断 , 在它们的映衬下 , 主体图案看上去仿佛悬浮于空中 。 “象牙扇等工艺品曾是外销西方的抢手货 , 不少欧洲贵族都以拥有这些来自东方的‘高级定制’作为身份的象征 。 ”曾翔说 。
艳丽夺目的广彩瓷、细腻灵动的广绣、色彩斑斓的惠来贝缀、栩栩如生的大吴泥塑……展厅里汇聚了26种岭南民间工艺品 , 展现了一代代岭南匠人的智慧与高超技艺 。
百年祠堂焕发新姿
经过青云巷 , 穿过风雨连廊 , 来到位于后进的祖堂 。 这里曾是陈氏子弟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 如今陈列着“百年陈氏书院”展 。
曾翔介绍 , 清代广州有不少像陈家祠这样的合族祠 , 它们相当于各县“驻广州办事处” , 为参与捐资的宗族子弟赴广州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办理诉讼等提供临时居所 。 新中国成立后 , 陈家祠收归国有 。 1959年 , 广东民间工艺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前身)成立 , 以陈家祠为馆址 。
“我馆自成立以来 , 就肩负起保护、研究和管理利用陈家祠的重任 。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介绍 , 近年来 , 博物馆引进多个数字化项目 , 借助科技手段对陈家祠建筑进行保护:通过三维扫描 , 搭建出陈家祠建筑的数字模型;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实时监测古建筑的裂缝、沉降等情况;引进实时白蚁监测系统 , 预防白蚁侵害等 。
新技术的赋能也让博物馆更好地讲述文物故事 。 2018年 ,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数字体验馆”建设完成 , 通过三维数字投影、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 , 立体生动地展示陈家祠百余年历史和岭南建筑艺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