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让蒲松龄如此鄙视?,史上第一刺客荆轲究竟做了什么

(说历史的女人——第1228期)
众所周知 , 做为一名刺客 , 荆轲在古代 , 甚至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最为著名的 , 堪称史上第一刺客 。 事实上 , 荆轲不仅仅是刺客的代称了 , 而是一种“义士”“侠客”的象征;甚至他被誉为有“天下之仁”者 , 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
「说历史的女人」让蒲松龄如此鄙视?,史上第一刺客荆轲究竟做了什么
文章图片
比如有学者把刺客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层境界是为“义”者:士为知己者死;第二层境界是为“忠”者:士为服务对象死;第三层境界是为“仁”者:士为天下死 。 第一层境界代表人物有豫让;第二层境界代表人物有专诸;第三层境界 , 即最高境界的代表人物是荆轲 。
可以说 , 司马迁也是这样认为的 。 他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写了五个著名刺客 , 其中就包括上述三个人 。 其中太史公对荆轲的描写最为浓墨重彩 , 全篇写五个人 , 共6800多字 , 而写荆轲的就有3800多字 , 可见他对荆轲的肯定和偏爱 。
然而 , 荆轲果真有那么“伟大”吗?果真是心怀天下的“侠之大者”吗?
笔者以为未必 。 其实对荆轲的评价 , 历史上也一直是众说纷纭 , 当然因为司马迁的历史地位——史学界向来奉司马氏之言为圭臬——人们对荆轲大都持肯定和赞誉态度 。 比如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有诗云:易水流得尽 , 荆卿名不消;宋代大诗人陆游也说:悲歌易水寒 , 千古见精爽 。
但同样是唐朝诗人 , 王昌龄则如此评价荆轲:诚知匹夫勇 , 何取万人杰?诗中则充满对荆轲的讽刺之意;同样是宋朝诗人 , 苏轼则这样评论荆轲:荆轲不足说 , 田子老可惊 。 燕赵多奇士 , 惜哉亦虚名 。 而宋朝哲学家朱熹也有类似评论:轲匹夫之勇 , 其事无足言 。 他的意思就更加明确了 。
也就是说 , 对于荆轲 , 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有赞美者 , 有批评者 。 不过对荆轲批评最犀利的要属清朝文学家蒲松龄了 。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叫《聂政》 , 文中蒲松龄极力推崇聂政而贬荆柯 , 他在文末如此评价二人:
“余读刺客传 , 而独服膺于轵深井里(指聂政)也 。 其锐身而报知己也 , 有豫(指豫让)之义;白昼而屠卿相 , 有鱄(指专诸)之勇;皮面自刑 , 不累骨肉 , 有曹(指曹沫)之智 。 至于荆轲 , 力不足以谋无道秦 , 遂使绝裾而去 , 自取灭亡 。 轻借樊将军之头 , 何日可能还也?此千古之所恨 , 而聂政之所嗤者矣 。 ”
在此 , 蒲松龄说荆轲是“聂政之所嗤者” , 聂政比荆轲早死170年 , 他怎么能“嗤”荆轲?事实上是说他蒲松龄本人对荆轲之“嗤” , 即对荆轲的鄙视 。 那么为何蒲松龄会对荆轲持如此意见?咱们回头再看看史书上对荆轲的记载 , 看看被誉为史上第一刺客的荆轲究竟做了什么 , 让蒲松龄如此鄙视他的 。
「说历史的女人」让蒲松龄如此鄙视?,史上第一刺客荆轲究竟做了什么
文章图片
(一)令人失望的临场发挥
首先荆轲刺秦王时的表现令人失望 。 做为一名刺客 , 合格不合格关键要看他的最后一击 。 也就是说 , 不管他有多优秀 , 武功多高 , 靠吹牛是不行的 , 唯一的衡量标准是 , 他面对行刺目标的表现如何 。
那么荆轲是如何发挥的呢?第一是他失去了先机 。 他本来想了个办法 , 把匕首藏在地图里 , 准备给秦王献图时出手 。 这也是一个刺客的通常做法 。 史上很少有像《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的另一位刺客聂政那样 , 不加任何伪装 , 不要任何技巧 , 单剑直入(这样的刺客简直神一般的存在 , 不可复制) , 一般都要伪装一下以麻痹对方 。 比如也是《刺客列传》里记载的另一个刺客专诸 , 他也是事先把武器藏在做好的烤鱼里面的 。
可问题是 , 当荆轲把地图展开 , 匕首已经露出来以后 , 他才动手 , 这显然已经晚了 。 如果当时专诸等着吴王僚吃烤鱼 , 一直吃到匕首暴露出来 , 他才动手 , 那么岂不是“黄花菜都凉了” 。 专诸当然没有那么傻 , 在他为吴王僚端上烤鱼的一瞬间 , 就迅速抽出短剑 , 一击致命!而荆轲当时却犹豫不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