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苇@曾是八路军士兵的标志,歪把子机枪:抗战时期中国步兵的最强火力( 四 )
由于在内迁四川的过程中损失较大 , 兵工署第11兵工厂在抗战时期并不是“捷克式”的主要生产单位 。 在抗战期间 , 生产“捷克式”轻机枪的主力是设在昆明的第53兵工厂和设在重庆的第21兵工厂 。 其中以第21兵工厂的产品质量最高 。
第21兵工厂的前身是李鸿章创立的金陵兵工厂 , 内迁重庆后在1938年3月1日在重庆市江北簸箕石复工 , 1939年接受了轻机枪生产设备 。 在厂长和地下党员李承干的领导下迅速成为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机枪的主要生产单位 。
在李承干等人的亲自干预下 , 第21兵工厂的“捷克式”轻机枪首次实现了零件可互换 , 极大地方便了前线部队的使用和维护 。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此前中国制造的“捷克式”轻机枪质量和可靠性有多么的低下 。 但是 , 无论如何 , 从1937年开始 , 中国基本上再未获得捷克生产的ZB-26 , 在战争期间 , 中国累计生产的7万多挺“捷克式”轻机枪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 是中国军队名副其实的班排火力核心 。
文章图片
抗战期间 , 民24式重机枪主要由兵工署第21兵工厂生产 。
文章图片
民24式重机枪枪身和枪架由两名机枪手携行状态
文章图片
中国大后方的学生在军事训练课上学习民24式重机枪的操作
中日重机枪对比
第21兵工厂除了生产“捷克式”以外 , 也是抗战前和抗战期间中国重机枪的主要生产单位 。 从20年代末国民政府建立兵工署开始 , 中国军队的制式装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 这主要得益于以俞大维为代表的 , 有留洋经历的专业人员 , 能够在考察全世界各国武器的基础上 , 综合选择性能最优的型号 , 作为中国的制式兵器 。
当然 , 兵工署的选择在某些情况下是并不符合中国当时工业基础的 。 以“捷克式”为例 , 中国的军工企业在获得捷克方面提供的技术资料后 , 仍然花费了多年时间才掌握了从材料到产品的全套制造技术 。 与中国相对的是 , 日本作为当时亚洲唯一的工业国 , 已经丧失了明治维新时代那种可以放下身段学习欧美先进经验和技术的态度 , 逐渐走入了敝帚自珍甚至固步自封、妄自尊大的死胡同 。
在抗战初期的淞沪、南口等战役中 , 时常出现这样一幅场面——中国的水冷重机枪“一夫当关” , 凭借地利横扫日军整个小队 , 打得日军的气冷式重机枪无法招架 , 日军中队时常要向大队请调九二式步兵炮前来助阵 , 才能最终压制中国的重机枪 。
日本在抗战初期使用的重机枪是著名的“鸡脖子”——九二式重机枪 , 这种重机枪使用7.7毫米子弹 , 与日本步兵使用的6.5毫米子弹并不通用 。 这在当时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情况 , 对日本的后勤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 其实 , 7.7毫米九二式重机枪纯粹是被中国人逼出来 , 在1931~1933年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长城抗战中 , 中国军队凭借7.92毫米的轻重机枪 , 横扫日军的6.5毫米三年式重机枪和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 。
机枪作为速射火力 , 要想发挥最大作战效能 , 必须要将射程优势发挥到最大 , 但是日军的6.5毫米子弹重量太小 , 在2000米左右已经基本不具备杀伤力 , 而中国重机枪的7.92毫米子弹在2500米距离上仍然能够达到相当惊人的杀伤效果 。
结果就是 , 中国重机枪甚至是“捷克式”轻机枪经常会在日军的有效射程外对三年式造成有效的压制 。 为了扭转这种情况 , 日本才将三年式机枪的设计进行放大 , 用于发射7.7毫米子弹 , 这就是九二式重机枪的来历 。
对当时的中日军队而言 , 机枪是步兵最可信赖的支援武器 , 重机枪作为比轻机枪更大更强的自动武器 , 可以有效打击一千米以外的集团敌军或者重要的单个人马 , 每分钟能够发射400发以上的子弹 , 在使用点射的情况下 , 可以长时间开火 。
推荐阅读
- 利刃观察眼如今伊朗装上C802导弹专打美舰,F-4“鬼怪”曾是美海军主力战机
- 镇江民生频道蓬佩奥很心痛!发文悼念:他曾是朝鲜战场的老兵,父亲去世
- 王铭苇 教训太深刻,第五次战役:彭总军事生涯四大败仗之一
- 『大龙哥侃世界』马杜罗当众念出所抓两名美国人身份,曾是美军特种兵,挫败政变
- [航空网]耗资2.6亿,如今锈迹斑斑成为垃圾场,曾是全球最大“天眼”
- 『天下有警』这里面有多少曾是中国人?,美军现役总兵力140万
- 「青史观」一人在河北牺牲,一人葬于邯郸,二人均来自河南,八路军最早的15个团长
- 『军情天下』八路军真能在战场上缴获鬼子很多装备? 实际上毛都没有,抗战时,
- 唯有拥心自暖:数万士兵全军覆没,坦克也被炸成废铁,这地方曾是叙军的“噩梦”
- 王铭苇@在非洲够用了,非洲第一特种部队是什么样子?几乎全部苏制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