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汉唐」为什么明代铸钱传世没有宋钱多?( 三 )


文章图片
明成祖时为了加强开拓 , 曾派郑和七下西洋 , 促进了国家的对外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 与此同时 , 部分明钱也就流到国外去了 , 当时南洋一带 , 印尼、斯里兰卡等国都通用中国铜钱 , 以洪武、永乐钱最多 , 宣德钱次之 。
永乐年间 , 朝廷遣内官到外国去买马收货 , 每次带出铜钱几千万 。 永乐五年又遣使去日本 , 明廷给日本铜钱就达1500万文 。 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 , 日本的商船常到中国来 , 在浙江、福建一带做生意 , 明钱即从这两地流出 。
明钱外流不仅限于铸钱 , 包括大明宝钞也有一部分流到外国去了 。 各国来华贸易时 , 明廷常常以赐赠给钞锭 , 洪熙元年 , 就曾给爪哇贡使钞十五万九千五百锭;成化年间 , 满刺加国几次来华 , 前后给钞五、六十万贯 。 当时范济就说:“大明宝钞 , 华夷诸国莫不奉行 。 ”
由上可知 , 明代钱钞外流国外较广 , 这也是明钱在国内传世较少的一个原因 。
五、明皇帝因素
秦、汉、唐虽然铸钱品种不多 , 但从出土和传世钱数量来看还是不少的;宋、清两代铸钱品种繁多 , 并有通宝、重宝、元宝等 , 传世数量最多;唯明代所制铜钱 , 数量既少 , 品种又少 , 仅有通宝一种 。 这是因为 , 明太祖朱元璋名字中有“元”字 , 为避君讳 , 故而只铸通宝钱不铸元宝钱 , 这也是明钱品种稀少的原因之一 。
另外 , 我们所收藏的明钱中 , 隆庆、泰昌、大明钱都存世不多 。 其因是:“隆庆”统治六年 , “泰昌”统治五个月 , 泰昌钱为天启年间补铸 , 这几个年号的皇帝虽然铸行了年号钱 , 但这些皇帝在位统治时间短 , 而短命皇帝的铸钱量必然相应地少;至于鲁王(铸大明通宝)、福王(铸弘光通宝)、唐王(铸隆武通宝)这些南明政权 , 更不过是短期偏安一隅 , 他们所铸的南明钱也只能在很短时期内在局部地区流通 。
上述这些明朝皇帝的因素 , 也是明钱少的原因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