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子说电影」「挤进被窝」,电影建立共情的方式( 二 )


「戏子说电影」「挤进被窝」,电影建立共情的方式
本文插图

(《大象席地而坐》)
「戏子说电影」「挤进被窝」,电影建立共情的方式
本文插图

(《小丑》)「被窝距离」可以被理解为「近景」 , 即摄影机与被摄主体的「物理距离」近 。 为何说是「物理距离」近?因为长焦镜头可以在距离很远的地方也在构图上呈现出「近景」 。
「戏子说电影」「挤进被窝」,电影建立共情的方式
本文插图

(《这个杀手不太冷》)
「戏子说电影」「挤进被窝」,电影建立共情的方式
本文插图

(长焦近景)
但是 , 长焦镜头压缩的空间感会让任何观众本能地感受到自己所处的视点距离被摄物很远(尽管大部分人对此并无自觉意识) 。 长焦镜头所呈现的画面更像是人在观察很远的事物 , 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主观放大 。 而等效焦距在50mm以下的镜头则更符合人眼的通常观感 , 角度越广 , 越放松 。
「戏子说电影」「挤进被窝」,电影建立共情的方式
本文插图

同样的景别 , 不同的焦段 , 哪个视点离对象更近 , 更亲密?
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是两个终点 , 即物理距离近的「近景」与物理距离远的「远景」 。 在其中 , 还夹杂着大量亦一亦三的视点 , 它们的距离保持得非常微妙 , 具体体现为截点相对自由的中景 。 这让叙事进入一种暧昧的距离 , 或者说关系模糊的试探距离 , 这也是生活里最常见的心理空间距离 。
「戏子说电影」「挤进被窝」,电影建立共情的方式
本文插图

《一一》
「戏子说电影」「挤进被窝」,电影建立共情的方式
本文插图

(距离示意)
1.3
结语
也许是受自由浪潮的影响 , 现在整体社会氛围表现得更加情绪化 , 人们更相信自己的感受了 , 表达也越来越无拘无束 , 各抒己见 。 近年来也出现了非常多在情绪表现上极为出彩的现象级电影 , 譬如《82年生的金智英》 , 《小丑》与《大象席地而坐》等等 , 但也呈现出口碑分化两级的现象 , 一边将其夸为神作 , 一边则贬为烂片 。
我认为 , 两边都有其道理 , 并且还都十分充分 。 上述电影在视听上给予观众情绪打击的能力确实都非常强 , 然而在剧作上 , 对真实背景的调查研究却又是不足的 , 对世界的理解是片面、单一、肤浅的 。 一部完整的好作品是感性与理性的联姻 , 而上述在作品中 , 感性与理性的水准割裂大到让人迷惑 , 这也是造成它们口碑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
尽管如此 , 这样的电影仍能够吸引大量的观众 , 也具有极强的煽动性 , 自古以来任何领域的掌权者都害怕会讲故事的人 , 因为故事能够改变世界 。 所以 , 我个人觉得在看完非常喜欢的故事后反而更需要小心 , 需要反复去求证 , 不要太容易去相信 , 因为现在会讲故事的人太多了 , 但会讲故事的好人却不多 。
【「戏子说电影」「挤进被窝」,电影建立共情的方式】当今世界 , 最流行的讲故事方式之一就是影像 。 通过研究使用影像讲故事的技巧 , 然后去讲一些靠谱的故事 , 尽可能尝试着去改变一点这个世界还不够好的地方 , 希望在路途上有同道中人作伴 , 并能互相滋养 , 因此创建了这个公众号 , 将平时一些零碎的想法记录一下并分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