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十天武汉好吗:堵车和热干面回来了,满血的生活还没回来( 二 )
文章图片
张丽华的店开门纳客
回到家里 , “有些不适应了”
等待武汉恢复“满血”状态的 , 还有24岁的王恒 。 虽然家就在不远的黄冈 , 可常年在武汉工作的他 , 已经是一个新武汉人了 。 整个疫情期间 , 他都和武汉紧紧绑在一起 。
王恒在洪山区的一家酒店工作 , 疫情爆发后 , 各地采访人员进入武汉采访 , 他所在的酒店被征用作为采访人员接待酒店 。 从此 , 王恒和几位留守的工作人员 , 包揽了近百名采访人员“人吃马喂”的服务保障工作 。
一日三餐 , 王恒和同事把一摞摞的盒饭 , 从厨房搬到酒店大堂 。 谁的房卡落在房间 , 他耐心地爬楼梯帮着去刷卡;谁下楼忘了戴口罩 , 他送上一只;哪位采访人员回来晚了 , 盒饭没了 , 他联系厨房帮着下一碗热乎乎的鸡蛋面 。
封城的武汉 , 日子平淡而漫长 , 王恒和各位战地采访人员一起 , 在巨细无遗的日常事务中 , 等待武汉的解封 。 他话不多 , 总是默默地做着每一件事 。 “这没什么 , 就是为大家做好服务 。 ”
目前 , 仍然有三四十位采访人员住在酒店 , 王恒的任务还没有结束 。 他打算做一次核酸检测 , 好为将来回家做准备 , 但几天前到指定医院一看 , 发现等待做核酸检测的是“人山人海” , 他暂时放弃了 。 “等过一段再说吧 , 现在有不少无症状感染者 , 那么多人 , 感觉不安全 。 ”
武汉解封 , 可以自由出入 , 但王恒没有抽时间回家看看 , 也没有让家人过来探望 。 “现在的形势 , 不能太放松 , 没有十分必要的事还是不要出去晃 。 ”他笑着说 。
文章图片
王恒工作酒店的水杉绿了
战时状态 , 把每个武汉人都推到了前台 。 青山区白玉山街道工作人员杨桂华 , 也在紧急情况下客串了一把酒店管理人员的角色 。
春节刚过 , 武汉疫情最重的时刻 , 白玉山街道接到了保障一支援鄂医疗队的工作任务 。 他们紧急征用辖区内两个酒店 , 但因酒店工作人员大部分已返乡 , 于是街道决定自己派人接管酒店 。 为了保障医疗队员的休息 , 他们把条件好的两个酒店留给医疗队 , 街道工作人员全部住在一个较差的小酒店 。
这种情况下 , 杨桂华不仅要忙活酒店的消杀和日常运转 , 涉及医疗队的大事小情 , 她都跑前跑后帮着张罗 。 在医疗队接管的病区里 , 需要有一部手机保障通信和记录病房里的一些信息 , 但当时武汉封城 , 物流中断 , 无法网购 。 杨桂华几乎跑遍了武汉城区 , 终于在武昌区的一家手机店买到了手机 。
给队员准备生日蛋糕 , 帮队员采购生活用品……武汉保卫战期间的朝夕相处 , 杨桂华和医疗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医疗队紧急撤离那天 , 她和几位队员抱头痛哭 。
各支医疗队陆续撤离武汉 , 武汉城市功能逐步恢复 。 杨桂华回到了阔别两个多月的家中 , 女儿兴奋地说了好几遍“妈妈回来了” 。
习惯了在医疗队时的紧张工作节奏 , 回到家里后 , 杨桂华反而觉得有些不习惯 。 现在 , 除了处理一些医疗物资的后续工作 , 杨桂华和大部分街道工作人员一起 , 回到了正常的工作节奏 , 做回了她熟悉的财务工作 。 “现在每天中午有时间就会午休一会 , 原来医疗队在时从来不午休 , 也不觉得困 。 ”杨桂华说 。
为自己 为别人 她仍居家不出
和外部的支援力量一起守护武汉的 , 不只有像张丽华、王恒和杨桂华这些挺身而出的武汉人 , 那些居家不出的普通武汉家庭 , 那些感染新冠却处处想着别人的武汉人 , 同样是这座城市的守护者。 武汉解封了 , 他们并没有解“防” , 他们依然足不出户 , 期待着全胜 , 憧憬着自己的崭新生活 。
推荐阅读
- 武汉发布|又一“中心”落户武汉,已有巨头“盯上”这些领域
- 武汉|【关注】武汉体育中考方案出炉
- 武汉晚报|青少年校园课本剧艺术节决出“三鼎甲”
- 武汉伢|6人寝室3个武汉伢身高1米9以上,学校为“大高个”新生订制加长床
- 下单|京东11.11零时战报:十天累计下单突破2000亿元,折射六大消费趋势
- 武汉聚狮|武汉聚狮:教师上岸就得这么做!
- 武汉|武汉部分地铁线路实现5G信号覆盖
- 武汉聚狮|武汉聚狮:教资面试讲就这么做没问题!
- 施工人员|武汉网络施工人员挑灯铺设地铁隧道5G信号
- 学业|武汉7.7万学子昨迎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