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皇帝仁爱宽厚,草根天子狠辣无情,同为君为何对功臣态度迥异
导语:
"最是无情帝王家"一句话道尽了满朝文武心中的辛酸苦辣 , 捱过了十年寒窗无人问的苦难生活 , 本以为一朝中第晋身为官 , 便可以大权在握、执政一方享尽荣华富贵 。可谁知位列朝堂后 , 滔天权势的幻想都如同过眼云烟般被吹散 , "伴君如伴虎"的日子里只留下惶惶不可终日的心与揣摩圣意的夜不能寐 。
所以说在古代为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高危行业 , 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背负着许多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 身处在生死富贵全凭皇帝心情的环境里 , 即使小心谨慎的处事态度也不能够给自身安全打包票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因此 , 延续了上千年的封建官僚体系中始终有一句话在各朝各代的官员间广为流传 , 那就是"兔死狗烹 , 鸟尽弓藏" 。百官们在保全自身的情况下 , 既不能做碌碌无为只图碎银几两却随时都可能造贬斥的闲官 , 也不能成为才略出众、智谋超卓而引得君主猜忌的能臣 , 进一步是深渊 , 退一步是死路 , 是进是退皆无两全法 , 为官之艰辛难以言表 。
不过世事无绝对 , 纵观中国历史来看 , 并非所有朝代的臣子都在举步维艰中度过余生 , 例如建立大唐的李渊与创立宋朝的赵匡胤这两个出身世家的皇帝登基后非但没有处死功高盖主的大臣 , 反而还能提出"君臣共治天下"的想法 , 这种厚德载物的广阔心胸实在是刘邦、朱元璋这些黄袍加身后大肆屠虐开国功臣的草根皇帝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为何同为九五至尊仅因出身不同对待功臣的态度就能截然相反?君主出身不同带给大臣的转变感不同
对于出身于微末的君主 , 由于他们自小的生活环境差 , 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用手中的资源笼络有才之士为自己卖命 , 所以在起事初只能以手足情谊作为纽带维系与心腹亲信之间的关系 , 换而言之 , 创业途中草根天子与众心腹大臣的关系只是在名义上君臣有别 , 实则更多是把对方当做结义兄弟来对待的 , 他们是共同创业的合作者 。
而出身世家的皇帝 , 从小便掌握了大量的资源与家族助力 , 故而起兵之时相继投靠的大臣一开始就明白了上下有别 , 这样一来无需强调君臣身份的差别 , 大臣们自然会明白自身定位产生拥主为皇的思想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登基后 , 草根天子与开国功臣间的兄弟情义随着地位的变更消失殆尽 , 为了保住辛苦坐上的皇位草根皇帝都会有意淡化与大臣间的亲密关系 , 刻意强调君臣有别的思想以此来彰显自己身份的独一无二 。
可是这种骤然间的身份转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短时间内接受的 , 有些能够看清形势的大臣聪明的选择悄然适应 , 而有些脑子简单的大臣却在昔日同食同寝好兄弟一夜间变得高不可攀的情形面前不懂变通 , 依旧以天子兄弟自称 , 少了对皇帝身份的敬畏 , 这些功臣在行事时乖张跳脱、有恃无恐 。没有哪一个皇帝能够接受自己领土上有不可控因素出现 , 所以战功赫赫的大臣成了震慑其他臣子的最好典型 。
反观出身不凡的皇帝 , 由于提前就确定了君臣关系 , 因此手下的文臣武将不管是起事初还是登基后对天子的态度都是敬畏大于私交的 , 长期受尊卑思想的潜移默化 , 这使得臣子们根本不敢生出半点逾越念头 。敬畏情绪为先的君臣关系保障了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威 , 也不存在身份转变中带给大臣的巨大心理落差 。始终如一的君臣关系促使功臣对皇位拥有者多了更多认同感 , 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天子统治的稳定 。
推荐阅读
- 文化:父母饿死,朱元璋没地埋,邻居赠他坟地,朱皇帝最后是如何报答?
- ##待遇最好的末代皇帝,亡国封王,子孙世袭,封国延续两朝214年!
- 「爱情」都说清朝皇帝痴情,其实明朝皇帝的爱情,同样令人动容
- 「朱元璋」明朝有名的神算子,皇帝让其占卜朱家天下气数,他却只说了四个字
- 「皇帝」嬴政身死的真相,原来是因为此地的诅咒?后世皇帝见到都得绕道走
- 罗马@汉朝与罗马的皇帝有何区别?从平民视角最能看出差距
- 『国号』陈霸先,历史上唯一一个用自己姓氏当作国号的皇帝
- 『爱妃』此皇帝智勇双全,却极残暴,取爱妃之骨做琴,结局你可能猜不到!
- []一清官告老还乡时,为充面子装十几箱石头,皇帝:换真金白银
- 「安神润肺」此菜被称“皇帝菜”,能安心神治牙痛,补肝润肺,轻松告别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