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国]两次盗墓,让2700年前的这个诸侯小国浮出水面……

【[芮国]两次盗墓,让2700年前的这个诸侯小国浮出水面……】摘要:唤醒沉睡千年的传说 。
[芮国]两次盗墓,让2700年前的这个诸侯小国浮出水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周风遗韵——陕西刘家洼考古成果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发现展中的重要展览 。这也是受疫情影响 , 不得不搬到“云”上的一个展览 。
作为国家博物馆反映中国当今最新重大考古发现成果的展览力作 , 本次展览共有文物展品300余件 , 除了少量获得“2005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陕西韩城梁带村东周芮国墓地外 , 绝大部分来自于获得“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殊荣的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芮国墓地的最新发现 。
[芮国]两次盗墓,让2700年前的这个诸侯小国浮出水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出土文物
这一前一后、紧密关联的两处关于芮国的重要发现 , 不但弥补了周代历史的缺环 , 更展现了中国古代距今三千年前后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艺术 , 从而形成难得一见的考古大发现“姊妹篇” 。
第一次考古发掘芮国遗存
公元前11世纪 , 周武王消灭商朝 , 确立了周王朝的统治 。西周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 形成“兼制天下 , 立七十一国 ,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的古代分封制度 。
芮国作为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 其国君曾任周王辅臣 。历史上 , 芮国几次迁都 , 国力一度繁盛 。但是 , 关于它的记载非常少 , 也使得芮国更加扑朔迷离 。
2004年8月 , 陕西韩城梁带村的古墓葬被戏剧性地发现:村子里某处地方被一群外村人凿开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 村民发现后报警 , 民警判断这应该是盗墓贼为了确定埋葬情况而打的盗洞 。随后 , 考古学家展开抢救性发掘 。
史料没有记载梁带村一带有古墓葬存在 , 但考古学家在对此地进行勘探和试掘后却有重大发现 , 经初步确认这里可能为东周时期的墓葬群 。
[芮国]两次盗墓,让2700年前的这个诸侯小国浮出水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周风遗韵——陕西刘家洼考古成果展”复原M1墓葬 , 图为展出现场
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 , 大量金器、玉器、青铜器等陆续出土 , 仅在一座大墓的椁内一次发现玛瑙珠(管)1876颗、铜鱼609条、陶珠3910颗、海贝603颗、石贝869颗 , 这还不包括大量其他文物 。编号为27号的墓葬是发掘的唯一一座双墓道大墓 , 级别最高 , 不仅出土了象征墓主身份的七鼎六簋和成套编钟 , 还有48件金器 , 数量之多 , 工艺之精美 , 为此前同类考古所未见 。墓中出土的一把玉剑所佩金质剑鞘尤为精美 , 修复好的玉剑可以插入剑鞘之中 , 金玉组合的完整佩剑在商周之际颇为罕见 , 足以彰显墓主人尊贵的身份 。
是谁能拥有如此豪华的陪葬品?他又是哪国人?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伴随着对梁带村几座大墓的全面发掘而逐渐明晰 , 尤其是在27号墓附近的编号为19号和26号两座大墓 。
考古人员先是在19号墓出土了两件青铜鬲 , 在鬲的沿面上发现了铸有“内(芮)公”“内(芮)太子”等字样的铭文;又在26号墓也发现带有“芮太子白”铭文的青铜器 , 还在该墓出土的鼎、簋、甗和壶上发现了铸有“仲姜”二字的铭文 。而27号墓在发掘过程中也出土了一件带有“内(芮)公”铭文的簋 。
这一连串铭文的发现 , 对专家锁定墓主人身份和墓地的国别提供了有力证据 。专家根据“芮公”和“芮太子”铭文 , 对照史料 , 如《史记·秦本纪》索隐载:“芮 , 姬姓国……芮国在冯翊临晋” , 基本判定这就是历史上因文献记载甚少而被尘封了2700余年的芮国 , 这里埋葬的“芮公”应该就是芮国的某位国君 。而26号墓发现的“仲姜”铭文又与《左传·桓公三年》中“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 , 故逐之 , 出居魏”的记载相关 , 专家据此推测铜器铭文中提到的“仲姜”很有可能就是史料中的“芮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