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大平台竞争升级,陈永伟:疫情催化数字经济( 二 )
关于数字经济 , 有很多争论 。 有些人说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很小 , 只占GDP的百分之十几 , 有没有道理?有道理 , 因为他指的是IT和ITC的部门;而有些人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非常大 , 可能会占到中国GDP的80% , 这个有道理吗?也有道理 , 比如我们把使用电脑的所有行业都算在数字经济里的话 , 它的规模可能就会有80%之多 。
所以我们要去讲数字经济 , 首先要知道它的概念非常大 , 包括技术、也包括一些商业模式等 。
那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数字经济?我认为可以通过它的三个维度来理解 。
第一个维度是技术 。 底层的技术是不是发生了变化?技术就是生产工具 。 第二个维度是数据 。 它是数字经济条件下的要素 , 是劳动对象 。 第三个维度是平台 。 它刻画的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关系 。
新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商业趋势到底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就是平台的崛起 。 2000年的时候我们的企业都是传统的科层制的组织结构 , 但现在我们会基本上采用平台模式 。
综上所述 , 如果要理解数字经济 , 我觉得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看:它的技术到底会是怎么样?平台会怎么走?数据会怎么走?如果把握住这些 , 我们就会对未来数字经济发展有基本的判断了 。
疫情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在疫情期间、疫情之后数字经济会怎么发展?总的判断就是疫情给数字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 或更加确切的说 , 我认为疫情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
现在有一种观点说 , 疫情让传统企业陷入了困境 。 这种观点其实不是特别对 。 事实上 , 在疫情之前 , 传统企业已经存在了很多问题 , 只是疫情把这一切激化了 , 让它们集中表现了出来 。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数字经济 , 有观点认为疫情之后数字经济会迎来重大发展 , 其实发展本来就存在 , 只是疫情把这一过程加速了 。 为什么?第一 , 中国从1994年进入互联网时代到现在 , 互联网普及率已经相当高 。 2018年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 , 已经达到了高渗透、高饱和状态 。 第二 , 技术已经走向成熟 。 以前我们总提物联网 , 近几年很少有人谈及这个技术 。 因为大家都在炒概念时 , 意味着技术不够成熟 , 东风未必到来 , 但是当很多概念不再被提及的时候 , 它已经润物细无声了 , 比如物联网、人工智能 。 第三 , 在组织形式上 , 很多大型平台公司已经具备能力 , 且必须要去推动数字化的进程 。
所以结合这三点来看 , 无论是从基础的技术 , 还是平台公司的意愿 , 还是政府从高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看 , 数字经济和这些趋势是合一的 , 只不过这次疫情让它的进程变得更快 。
为什么一定要“变”?从几个层面上可以理解——
第一 , 疫情突然使得企业有需求 。 我们以前会看到 , 一些小企业会特别犹豫推数字化进程 , 原因也很简单 , 转型数字化意味着要对整个企业进行重构 , 不光是技术层面的处理 , 还要在组织上进行重构 , 这需要巨大的固定资本的投入 , 而且这笔钱投下去就收不回来了 。 另外 , 万一投入下去之后 , 市场发生变化了怎么办?相比于进行数字化 , 很多企业宁愿采用传统技术 , 多雇几个人 , 少雇几个人 , 随时调整企业规模 。 但是疫情之后 , 曾经犹豫的企业已经没有办法了 , 它只能受助于数字化转型 。 所以在这段时间 , 有很多小企业完成了数字化进程 。 平台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 但是如果站在小企业的角度来讲 , 更是迫不得已的转型 。
其次 , 从供给方的角度来讲 , 此前大平台也提到要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 , 这是平台公司的既定战略 , 疫情又给他们的战略实施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 , 使得他们将触手直接伸到了一些传统行业、一些意想不到的领域 。 比如 , 对于平台公司而言 , 社区是非常难进入的 , 原本平台的策略可能是下沉到区一级政府 , 但是没有想到疫情期间 , 由于“健康码”的实施 , 他们一下子把手伸到了社区层面 , 这一点是意料之外的 。 所以从供给上讲 , 疫情让大平台也有了动力 。
再者 , 政府也有动力 。 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 , 政府需要去探索不同的防控办法 。 阿里巴巴、腾讯等平台公司推出健康码 , 大力缓解了疫情防控的压力 , 起到积极的作用 。 在疫情期间 , 需求方、供给方达成了一致 ,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 , 疫情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
那么疫情之后 , 数字经济的发展会怎么样?可以肯定的是 , 政府会更加有需求 。 正如我以上所说 , 疫情之后 , 我们国家将面临非常大的就业压力 。 坦白讲 , 数字经济对于经济拉动的影响有多大?在我看来并不大 。 但是 , 数字经济对于吸收就业是特别有作用的 。 我对平台公司们对外发布的数字进行过统计 , 阿里巴巴创造的就业机会有4000多万、美团2000多万、腾讯可能是3000多万 , 再加上滴滴等 , 光这4个平台基本就能够提供一亿人的就业量 。 当然 , 这里也有水分 , 但是剔除掉水分 , 我们给它打个两折 , 可能就是2000多万 , 这也已经是个非常不得了的数字了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政府未来会有一定的诉求 , 通过数字经济来吸收就业 。 ??在疫情期间 , 无论从需求还是从供给 , 还是从政府的政策层面 , 三方??在数字经济发展上都取得了合一的态度 , 所以我预测在疫情之后 , ??数字经济会迎来发展 。
推荐阅读
- 『自行车』共享单车再起波澜:青桔单车融资10亿美金,市场进入新竞争阶段
- 「宁波」提高竞争力、激发创新力、凝聚新动力“亩均论英雄”改革助推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平台■在线视频平台大数据杀熟成惯例 买VIP就活该被宰?
-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油价仍然低迷,OPEC+减产协议并未改变石油过剩局面
-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俞培根率队访问四川能投集团
- 机壳数码:3K价位5G旗舰竞争白热化!小米荣耀互掐、realme真我成功突围
-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同比增长9.6%,3月份全国原煤产量33726万吨
- 「众筹」每经热评|要让众筹不至沦为“众仇”大病筹款平台须奠定信任与透明两大基石
-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储能产业资讯:十四五”储能规划来了!湖南计划为风电项目配套建设储能388.6MWu002F777.2MWh
- [人生第一份工作]从产品角度看快递(1):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