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中国第一次核爆背后的秘密:一线科研人员食草充饥( 五 )


从60年代开始 , 国际原子能技术的许多报道 , 曾多次提到同步聚焦这一问题 , 但是如何解决这一技术问题 , 谁也没有说 , 也没有关于这一技术内容和实现手段的任何报道 。
要解决这一重大技术关 , 就是如何使炸药同步起爆 , 能量聚焦 , 科学家把这一技术问题叫做同步聚焦 。 通俗的概念是 , 将炸药起爆时要同步 , 爆炸后的能量要完全聚焦 , 压向内心 。
中国人的最大优点之一是发奋和勤劳 。 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 经过无数次的理论计算和试验 , 终于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 。 从北京试验到西北基地 , 从小型到中型再到大型 , 从局部到整体 , 一步一步的理论计算和试验下去 。 1963年12月同步聚焦技术关成功突破了 。
1964年6月6日 , 在西北试验研制基地爆炸的这颗准原子弹 , 更进一步证实了同步聚焦的技术关完全突破 , 当许多科技人员看到示波器记录下来的数据图像时 ,都喜笑颜开 。 这时 , 有一位技术人员 , 胡子挺长 , 头发更长 , 他说:“对不起!我要去睡觉……”是啊!我们的科学技术人员不知忘我奋战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 才取 得了今天的硕果 。 据说 , 他这一觉睡了三天 。 他们太累了 。
六、原子弹的核心材料——铀-235研制出来了
1964年初 , 国务院国防工办在常务副主任赵尔陆上将的主持下 , 召开国防各工业部部长会议 , 出席会议的有核工业部、航空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兵器工业部、 造船工业部、导弹工业部和有关的民用工业部领导 , 核工业部部长刘杰在会上高兴地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 核材料铀—235 , 已经研制出来了 。 ”大家听了甚 为兴奋 , 赵尔陆主任在兴奋的同时说道“好!那好!我们已经有了粮食 , 有了粮食 , 我们就可以做饭了 。 ”这句话生动风趣地表达了这一成果的重要性 。
核材料铀—235是原子弹的核心材料 , 原子弹是用铀—235核材料产生的原子裂变时放出大量能量而产生激烈核爆炸的 , 没有铀—235 , 原子弹是无法制造出来的 。
『原子弹』中国第一次核爆背后的秘密:一线科研人员食草充饥
文章图片

在自然界天然铀中主要包含两种铀的同位素 , 即铀—238和铀—235 , 其中可裂变的铀—235只占天然铀的0.714% , 其他基本上为不可裂变的铀— 238 。 用做核武器装料的浓缩铀 , 铀—235的含量必需占到90%以上 。 可见要实现这一要求 , 从天然矿石中含量为0.714%提炼浓缩铀到最后 , 铀— 235含量为90%以上 , 是极为艰巨的技术接力工程 。
铀—235研制过程真是一项了不起的系统工程 , 从探矿、选矿、开采开始 , 到最后的提取成功 , 有上百道工序 , 经过了许多家工厂 , 由粗加工到细加工 , 再到精加 工 , 一步一步地筛选 , 一步一步地提取 , 才能提取到高浓铀 。 整个工艺流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有极严格的技术要求 , 工作量之大、工艺要求之细、技术要求之强 , 不 是有真才实学的行家里手是完不成的 。 中国核工业战线上的广大科技人员、工人 , 为此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 应该载入史册 。
七、毛泽东对原子弹进行爆炸试验的决定 , 一言定了乾坤
1964年9月 , 张爱萍与刘西尧向中央专门委员会呈报首次核试验的准备情况和正式试验工作汇报提纲 , 此汇报提纲得到中央批准后 , 中央任命当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为首次核试验的总指挥 , 任命当时任核工业部副部长的刘西尧为副总指挥 。
1964年9月16日和9月17日 , 周恩来主持第九次中央专门委员会 , 会议听取了情况汇报 , 详细研究了核试验准备情况 。 由于当时中苏关系破裂 , 美国急于想 知道中国是否会加速自行发展核武器 , 美国在我国周边建立了许多个监听站和测向站 , 不断利用间谍卫星和高空侦察机窃取我国有关核试验的情报 , 并多次发出要打 击中国核基地的核威胁 , 周恩来在会上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后 , 提出两种方案 , 一是暂不试验 , 继续发展核技术;二是不惧怕核威胁 , 尽早进行核试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