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杂志@西贝道歉!不明智的“报复性”涨价与“套路”式道歉( 二 )


涨价“昏招”背后的焦虑
那么 , 海底捞、西贝真的不该涨价吗?如果不该 , 急于在此时涨价背后在焦虑什么?
执首企业管理咨询(天津)有限公司首席餐饮运营顾问穆剑在接受《商学院》杂志采访时表示 , 如果没有疫情 , 很多企业应该都会涨价 。 随着人工、房租、原料 , 以及外卖平台扣点等成本上涨压力 , 餐饮企业高成本运营模式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阶段 。 但是 , 一直以来都不太敢涨价 。
在他看来 , 海底捞和西贝涨价是无奈之举 , 但在此时涨价确实欠考虑 , 甚至是“昏招” 。
他指出 , 海底捞和西贝对自己的品牌有一定自信 , 尤其是海底捞 。 可能他们认为 , 客单价提升后即使会流失部分顾客 , 但是服务好目标客户就好 。 “在过去两年 , 海底捞曾涨过价 , 那时没有疫情 , 不会被放大 。 ”
据了解 , 2019年冬季 , 由于肉价上涨 , 海底捞对翻台率高的地区进行过价格调整 , 上涨幅度3%到5% 。 不过反应远没那么激烈 。
穆剑认为 , 涨价并非不可行 , 只是此时选择涨价的时间点和幅度不对 , 要先做调研 , 关注舆情 。 可以先做顾客意见调查 , 在个别门店试行 , 出现问题及时调整 。
他认为 , 急于涨价的海底捞也与其上市以后 , 业绩压力增大 , 翻台率在往下走有关 。
根据年报显示 , 2019年海底捞实现营收265.56亿元 , 同比增加56.5%;净利润增长43.59% , 达到23.47亿元 。 而推动营收净利双增主要归功于规模和开店速度 , 而非核心运营效率 。
过去一年 , 海底捞新开业门店308家 , 同比增长64.8% , 全球门店累计达到768家 。
背后的隐忧是同店销售增长率大幅下跌 , 一二线城市同店销售增长率甚至出现负增长 , 翻台率也出现下滑 。 其中 , 整体翻台率从2018年的5次/天下降为4.8次/天 。
在一二线城市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 , 消费者面临更多选择 , 海底捞的吸引力正在走低 。 而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员工成本增速却愈加明显 。 在2019年 , 分别达到62.1%、59.3% , 两项成本占营收比重达72.4% 。
在疫情重创 , 堂食暂停 , 海底捞损失巨大 , 而西贝莜面村也同样如此 。
据了解目前 , 西贝在全国59个城市拥有367家门店 , 年营业额将近60亿 。 此前 , 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预计 , 公司春节前后的一个月时间将损失营收7-8亿元 。 2万多名员工 , 月工资支出达到1.5亿元左右 。
虽然外卖是一条“自救”之路 , 但是杯水车薪 。
2月 , 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坦言 , 每天外卖额只能达到正常水平的10% 。 西贝会员运营高级经理刘瑞琦在2月中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每天外卖业务的营业额约为200万元 , 线上营收占总营收80%以上 。
穆剑认为 , 桌餐业态复苏比较慢 , 相比西贝一年60亿的营收 , 外卖约4亿的体量对于堂食的损失来说 , 是小巫见大巫 。 他预计 , 如果疫情管控继续 , 西贝未来一年堂食或许会损失一半左右 , 这意味着未来可能会关掉一些店 。
“作为头部企业 , 抗风险能力更强 , 能拿到银行低息贷款 。 这种情况大幅涨价 , 更会引发不满 。 而集体涨价在餐饮行业中很难实现 。 因为行业集中度低 , 一家企业无法掌握不了话语权 。
根据数据显示 , 2018年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营收占行业整体营收规模只占到5.6% , 同比下降1.6% 。 即使排名前三甲企业百胜中国、金拱门以及海底捞 , 也无法振臂一挥 。
刀尖向内 , 餐饮企业仍需负重前行
【商学院杂志@西贝道歉!不明智的“报复性”涨价与“套路”式道歉】如果此时通过涨价来转嫁压力行不通 , 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呢?
在穆剑看来 , 此时选择到你们家吃饭的顾客 , 其实是一种信任 。 在这一敏感时期 , 能不涨就不涨 , 最好通过内部提升管理效率 , 开源节流来缓解压力 。 即使涨 , 最好从外卖做起 , 这样更为稳妥 。 长久以来由于平台补贴等问题 , 外卖价格偏低也让餐企苦不堪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