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黄埔军校:一所军校,一群学生和一个国家
“要从今天起 , 立一个志愿 , 一生一世 , 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 ,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 ”在那年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上 , 孙中山对来自全国的教官和学生共500余人致开学词 , 希望他们心怀革命精神 , 能为民族未来而奋斗 。
1922年6月16日的广州 , 陆军总长陈炯明炮轰总统府 , 孙中山被迫前往上海 。 两年后 , 孙中山把那次兵变总结为“只有革命党的奋斗 , 没有革命军的奋斗” 。 1924年 , 他亲自创立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 , 后者正是为给革命军提供薪火 。
文章图片
张访朋,黄埔军校16期学员 。
“要从今天起 , 立一个志愿 , 一生一世 , 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 ,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 ”在那年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上 , 孙中山对来自全国的教官和学生共500余人致开学词 , 希望他们心怀革命精神 , 能为民族未来而奋斗 , “我一生革命 , 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 诸君都到这个学校内来求学 , 我要求诸君 , 便从今天起 , 共同担负这种责任 。 ”
黄埔生 , 自此成为了一个影响中国风云激荡几十年的群体 。 他们从四面八方聚集一处 , 因革命理想并肩作战 , 因驱除外辱同仇敌忾 , 也因信仰不同兵戎相见 。 在20世纪上半叶 , 他们主演的一幕幕悲喜剧 , 塑造了今天中国历史的沧桑面貌 。
无论是彪炳史册的名将 , 还是饱经风霜的老兵 , 在他们身上 , 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 , 一个民族所有过的苦难与彷徨 , 失落与梦想 , 绝望与希望 。
“凡是想抗日 就要进黄埔军校”
96岁的张访朋身上 , 依然可以见到年轻时的军旅生涯留下的痕迹 。 虽然年岁已高 , 但他依旧习惯保持标准的军人坐姿—脚同肩宽 , 手放膝上 , 面目端正 , 目视前方 。 他的衬衫洗得洁白 , 笔直地扎进西装裤里 , 像是一座挺立的丰碑 , 记录着历史的刻度 。
这位黄埔16期学生 , 家里的摆设时刻提示着人们那所军校曾经的追求—“天下为公” , 这是孙中山的志愿;“亲爱精诚” , 这是黄埔军校的校训 。
1938年 , 抗日战争已经打响了一年 。 此前一年 , 历经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 , 在12月13日 , 南京失陷 , 已从广州迁到南京10年的黄埔军校 , 也正式迁到了成都 。
张访朋还在揭西县 , 这一年正好20岁 , 血气方刚 , 眼见山河破碎 , 心绪难平 。 离揭西县不远的兴宁县传来一个消息 , 黄埔军校正在当地招生 。
“黄埔军校那是很出名的 , 我们的很多军官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的 , 凡是想抗日就要进黄埔军校 。 ”张访朋和同乡的一些好友 , 一起前去报了名 , 不久就被录取 。 他别了父母 , 一路西行 , 到了广西桂林的一所分校 , 成为一名步兵 。
黄埔军校在大陆按本校驻地划分 , 有三个主要时期 , 分别为1924年至1928年的广州时期 , 1928年至1938年的南京时期 , 以及1938年至1949年的成都时期 。
这25年期间 , 除校本部所在地 , 全国各地也兴办了多所分校 , 以适应不断增加的对军事人才的需求 。 在抗战时期 , 一共成立了九所分校 。 张访朋所在的分校 , 原是在南宁 , 几经变动 , 1938年迁到桂林 , 全称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 , 主任冯璜 。
据1984年台湾《中央军事院校校友会会刊》记载 , 学校“将校部及步兵队 , 先移桂林李家村 , 开始建筑校舍 , 其地依山带水 , 有甚多天然防空岩洞 。 ”
另外一个值得提及的是 , 这个校址也曾是蔡锷将军的训兵营 。 蔡锷曾在辛亥革命时期云南起义 , 并在袁世凯称帝后参加护国战争 , 为实现共和体制戎马一生 , 于中华民国建立战功赫赫 , 校址选此亦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 。
推荐阅读
- #赣州#彭德怀遇哪位“克星”后遭遇一生难忘的败仗
- 廖耀湘■廖耀湘:黄埔六期树标杆 两入缅甸建奇功
- 『保定军校』这所中国军校诞生比黄埔早,还出了黄埔的校长
- 毕业■黄埔军校中的败类:抗日战争中出身黄埔的汉奸
- 「女生」巾帼不让须眉,黄埔军校的女兵有多彪悍
- 「李默庵」李默庵:第一个加入中共又第一个退出
- 「先觉」贪生怕死?方先觉为何被黄埔军校开除
- 『邱清泉』暴躁狂妄的邱清泉:抗日战场屡建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