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文社#《清平乐》的幕后,宋朝人到底有多欢乐?



#朝文社#《清平乐》的幕后,宋朝人到底有多欢乐?
本文插图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楚易
名字千万别读错了:电视剧的名字 , 来自词牌名“清贫乐” , 这里的乐读“yue”而不读“le” 。 原本是唐朝时期教坊之中的曲名 , 后被词人们用作“词牌名” , 并形成固定的双调四十六字体式 , 许多著名的词人晏殊、晏几道、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等 , 都常常使用“清平乐”词牌写出了佳作 。
最近 , 古装巨制《清平乐》正在热播 。 宋仁宗 , 这位只能在各种版本的“包青天”里作为配角的大宋皇帝 , 终于有了自己的主场 。
电视剧描绘的家国天下 , 正是宋仁宗在位的41年 。 精美的服化道似乎展现了一个“四海升平”的大宋王朝 , 宋仁宗时期 , 也被后世许多人认定为“清明盛世” , 那么这个“盛世” , 到底有多少“清平乐”?展开几个历史画面 , 应该是最生动的诠释 。

#朝文社#《清平乐》的幕后,宋朝人到底有多欢乐?
本文插图

一、皇帝也爱看女子相扑
北宋嘉祐七年(1062)正月二十八日 , 司马光给宋仁宗愤怒上奏 , 要求朝廷整顿汴京勾栏瓦舍的女相扑表演 , 要知道 , 北宋生活的一大特点 , 宵禁已经完全解除 , 而汴京“瓦舍”里的夜生活非常火爆 , 而“夜生活”里最受欢迎的项目 , 正是相扑 。
相扑 , 是宋朝最流行的体育运动 ,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 , 此时汴梁有“大小瓦舍勾栏五十余座” , 而其中所谓“象棚”最大 , “可容数千人” , “商业价值”十分火爆 。

#朝文社#《清平乐》的幕后,宋朝人到底有多欢乐?
本文插图

其中 , 作为垫场赛的女相扑比赛 , 往往起到聚拢人气的作用 。 女相朴手的衣着 , 以各种文物画像参考 , 也是十分“清凉” , 当然惹得司马光大骂 。
当然 , 司马光这次开骂 , 可不止为“衣着清凉” 。 在元宵期间 , 宋仁宗出宫与民同乐 , 驾临宣德门城楼 , “召诸色艺人 , 各进技艺” , 其中就有女相扑表演赛 。 这些女相扑手着装火爆 , 本已让司马光大为光火 。 而表演结束后 , 宋仁宗下令犒赏艺人 , 居然“内有妇人相扑者 , 亦被赏赉 。 ”皇帝此举彻底激怒了司马光 , 十天后 , 他就上奏一篇《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 , 可以说直面批评了仁宗皇帝:在宣德门这么庄重、严肃的场合 , 后妃也侍立左右 , 而皇帝就领着一帮朝廷命官观看几个着装清凉的女相扑手“肉搏” , 实在与礼不合 , 不成体统……

#朝文社#《清平乐》的幕后,宋朝人到底有多欢乐?
本文插图

当然 , 从最后结果来看 , 虽然政府层面上不再出现女子相扑 , 但宋仁宗显然没有真正采纳司马光的建议 , 女子相扑始终在民间蓬勃发展 , 成为宋朝人的重要娱乐消遣 , 甚至在《武林旧事》中 , 还记载了大量临安府的女子相扑高手 。
二、终于有了“多吃一顿”的幸福
司马光曾在《会约》中记录过吃饭的理想状态:“为具务简素 , 朝夕食各不过五味 。 逐巡无下酒时 , 作菜羹不禁 。 ”意思是说 , 饭局上的餐具 , 都应该力求简单素雅 , 早晚两餐 , 每顿吃的菜不要超过五种 , 菜量也不要贪多 , 吃完了再添 。
但是在宋仁宗年间 , 司马光这种吃喝的理念和态度 , 又被认为是老古董 , 已经被时代给抛弃了 。
首先在这个时候 , 只吃朝夕两顿饭变成了一日三餐 。 此前古人第一餐叫饔(yōng) , 大概上午9点左右 。 第二餐叫飧(sūn) , “飧”字拆开 , 又作“夕食” , 一般下午4点左右 。 但到北宋初年 , 随着宵禁的解除 , “夜市”文化越来越精彩 , 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入夜后“再来一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