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鸿程』【战疫情】抗疫战场上的“隐秘战士”,看病毒侦探追踪传染源!

在抗击新冠肺炎战疫进入“外防输入 , 内防反弹”的关键时期 , 为认真完成流行病学调查任务 , 广州市胸科医院结核病控制管理科主管医师、机关党支部党员沈鸿程白衣执甲、负重前行 , 积极报名参加广州市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 , 近两个月忙碌奔波的日子 , 沈鸿程一直坚持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 , 用行动筑牢疫情防线 , 用奉献诠释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
满怀信心全力以赴抗疫!
2月17日 , 他积极响应医院党委号召 , 请战加入广州市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医疗队 , 至今已在流调一线坚持奋战了近两个月 , 成为名副其实的“病毒侦探” , 而且还依然保持着“满格的战斗力” 。
【『沈鸿程』【战疫情】抗疫战场上的“隐秘战士”,看病毒侦探追踪传染源!】明确新冠病毒传染源、追踪密切接触者 , 是一线流调人员的核心任务 。 简而言之 , 就是要搞清楚“病毒从哪儿来 , 去哪儿了?”“新冠病人的直接接触史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原因 。 ”密切接触者可能是患者的家人朋友 , 也可能是素不相识的人 。
『沈鸿程』【战疫情】抗疫战场上的“隐秘战士”,看病毒侦探追踪传染源!
本文图片

沈鸿程医生(左一)排查疑似病例情况
沈鸿程说 , 有位阿姨因为常去家附近的菜市场买菜 , 市场中某档主已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 通过跟踪发现 , 由于跟该档主存在直接接触 , 这位阿姨也很快被确诊感染 。 “这类患者的传染源相对明确 , 也容易甄别出来 。 ”
然而 , 流调工作并不是“每次都那么顺利!”沈鸿程清楚地记得 , 自己首次执行新冠病毒流调任务的情景 。
2月18日晚上 , 他第一次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 , 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采集咽拭子和肛拭子 。 沈鸿程说 , 流调中发现该名患者确诊前曾多次乘出租车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 但因没有保留乘车票据 , 也不记得车牌号码了 , 关键信息缺失 , 大大增加了流调队员的工作难度 。
于是 , 沈鸿程想方设法联系相关部门 , 调取该患者居住小区周边的十多个摄像头 , 面对监控视频一帧一帧播放、一分一秒分析 , 终于锁定患者此前乘坐的三辆出租车 , 顺藤破瓜甄别到出租车密切接触者 。
采集确诊患者的标本虽然危险 , 但追踪密切接触者的工作更具挑战 , 尤其是追踪的线索不太清晰时 , 沈鸿程说:“感觉像是大海捞针!”
『沈鸿程』【战疫情】抗疫战场上的“隐秘战士”,看病毒侦探追踪传染源!
本文图片

『沈鸿程』【战疫情】抗疫战场上的“隐秘战士”,看病毒侦探追踪传染源!
本文图片

有一次流调采集标本后 , 沈鸿程跟患者收集信息追踪传染源 , 了解到患者发病前活动范围主要是住所和工作单位 , 驾车上下班 。 通过全面排查其单位同事均未发病 , 再追问外出史 , 确定了患者就餐的商场和购药药店 , 流调队员随即前往该商场和药店现场取证、与工作人员访谈、调取分析监控视频及消费记录 , 但仍未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
流调工作中的各种不确定性 , 直接影响流调进度 。 特别是针对传染源尚未确定的患者 , “需要我们更加细心、耐心 , 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分析、研判、追踪 , 做到反复调查和确认 , 以寻找流行病学关联 , 还要特别注意排除无症状感染者和超级传播者的接触史 。 ”沈鸿程说 。
“超长待机”是常态
面对疫情“大考验” , 流调队员对新冠病毒的“侦察”必须做到专业、严谨、高效 , 沈鸿程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了“丰富经验” , 在追踪传染源及密切接触者过程中 , 他除了对患者出行记录、消费记录、监控录像等线索“明察秋毫”外 , 还利用大数据技术综合分析溯源 , 从而使流调工作更加顺畅、高效 , 一次“跨越三天的调查”令他记忆犹新 。
『沈鸿程』【战疫情】抗疫战场上的“隐秘战士”,看病毒侦探追踪传染源!
本文图片

2月23日晚上9点多 , 某医院收治了一名医学观察者 , 经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未确诊) 。 沈鸿程接报后立即电话联系该患者展开流行病学调查 。 这是一名外地返穗务工人员 , 患者是少数民族、不擅长普通话 , 加上很多细节记不清楚 , 流调工作进展缓慢 。 尽管如此 , 沈鸿程仍耐心地引导患者回忆旅行史和接触史 。 直到晚上11点半 , 沈鸿程已基本掌握了患者一月份至今的行动轨迹 。 “为方便进一步调查 , 我索性加了患者微信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