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图说高足杯( 二 )


不过 , 随着政权的稳定 , 蒙古将士无需再在马背上把酒言欢 , 伴随入主中原的步伐也一并登堂入室 , 改为靶杯 , 大一点的还用来摆放果实 。 草原文化的审美趋向 , 也使得元代陶瓷出现了许多新面貌 , 从品种到纹饰、器型 , 无不与宋代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 。

[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图说高足杯
本文插图

元 龙泉窑青釉褐斑高足杯

[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图说高足杯
本文插图

元 龙泉窑青釉八宝纹高足杯
高足杯是元代瓷器中最流行的器型
高足杯在元代极为盛行 。 从考古发掘来看 , 南北窑口皆有高足杯出土 , 但就元代高足杯来说 , 以江西景德镇窑和浙江龙泉窑为多 , 其中 , 景德镇窑的产品最丰富 。 有人对元代青花瓷的器形数量做过统计 , 得出“就国内所藏元青花总数说 , 高足杯约占22%”的结论 。

[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图说高足杯
本文插图

元 卵白釉印花荔枝纹高足杯

[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图说高足杯
本文插图

元 卵白釉印花五爪龙纹高足杯
构思奇巧当属高足转杯
蒙古人入主中原后 , 中原的陶瓷工艺也受其影响而发生改变 , 元代陶瓷工艺也随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 从造型到装饰 , 有了诸多创新 , 更多地体现出蒙元文化的特征和符号 ,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当时作为统治阶层的蒙古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

[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图说高足杯
本文插图

元 釉里红斑高足杯

[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图说高足杯
本文插图

元 釉里红菊纹高足转杯
元代的景德镇窑高足杯不仅在釉色上创造出 青花、釉里红、卵白釉等 , 还在器型上独创出精美绝伦的高足转杯 。 高足转杯的足与杯底结合处不同于一般的高足杯 , 杯底心有一圆锥状“公榫” , 嵌入足端的“母榫”中 , 杯体可左右转动 。

[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图说高足杯
本文插图

元 龙泉窑刻花一束莲纹敛口高足杯
1984年江西省南昌县小兰乡南朝墓出土的一件青瓷高足转杯 , 该杯整体似高足盘托高足杯 , 杯直接套坐在盘中杯足上 , 杯体可左右转动 , 可谓构思奇巧 , 工艺精湛 , 为南朝青瓷中难得的珍品 。

[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图说高足杯
本文插图

元 釉里红彩斑堆塑螭纹高足转杯
1980年11月江西省高安县发现的元代窖藏 , 出土瓷器239件 , 其中高足杯54件 , 包括青花高足杯9件 , 釉里红高足杯2件 , 卵白釉瓷高足杯14件 , 龙泉窑高足杯29件 。 其中的釉里红彩斑堆塑螭纹高足转杯就是一件迎合草原民族的生活习性而生产的高档工艺品 。 “古代草原民族居住于毡房和帐篷之中 , 他们席地而坐、就地而卧 。 当尊贵的客人到来 , 他们会用外壁堆塑有龙纹或特殊装饰的高足转杯盛着马奶和美酒 , 转动杯身 , 当龙杯纽朝着谁 , 那他就是今天帐房内最尊贵的客人 , 这是蒙古人最尊崇的待客礼节 。 ”

[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图说高足杯
本文插图

元 青花一束莲纹高足杯
历代高足杯的最高典范——元代青花
在草原文化及农耕文明的共同作用下 , 产品质量提高 , 数量增加 , 特别是元代青花和釉里红高足杯 , 成为历代高足杯的最高典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