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线下健身产业“暖春”未至 复工谨慎前行

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但线下健身产业“暖春”未至——线下健身复工谨慎前行
“在家宅了快两个月,特别想到健身房运动一下,没想到过来一看还是没开门 。”站在山猫健身房门口,面对“疫情期间暂停营业”的提示,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双桥社区的王蕊显得有些无奈:“听说北京已经开始逐步开放健身场馆了,也不知道健身房什么时候能重新营业……”
上周,北京市体育局正式发布《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室外体育健身场所开放防控指引》的通知,推动全市室外体育健身场所稳妥有序开放 。
【#健身#线下健身产业“暖春”未至 复工谨慎前行】这是疫情发生以后,北京首次对室外健身场所开放亮出“绿灯” 。
在随后采访公共体育场馆、公园和社区全民健身场所、健身房等线下健身场地的过程中,《工人日报》采访人员了解到,虽然有相关政策和规范作指引,但包括北京在内的国内线下健身产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只能在摸索中谨慎前行 。
采访人员实地探访或致电地坛、东单、常营等几个体育公园,以及奥体中心等专业体育场馆,得到的答复是:确实收到了可以开放的通知,但具体开放时间、范围和方式还有待确认 。
“我们已经上报了准备开放的方案,还在等待相关部门的批准”,奥森南园体育场相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获悉,目前北京市内确有少数经营性体育健身场地已经开放,但具体管理措施有所不同 。
例如位于北五环的仰山公园足球场便采取了预约、限流、测温进场等措施,保证疫情期间的健身安全 。
近年来,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园和社区修建或完善了全民健身场地(路径) 。
随着首都室外健身场馆的有序开放,这些承载着大量健身人流的场地开放和运行情况又如何呢?
采访人员在位于北京台湖的东石郊野公园看到,这里建有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滑板等设施齐备的健身场地,但从1月底至今,仅有网球场、健身步道和滑板等场地对外开放,足球和篮球场地均处于封闭状态 。
“这里的体育设施都是免费开放的,但疫情期间暂时关闭了有身体对抗和接触的足球、篮球等场地 。目前我们还没有接到可以开放的通知,因此市民们还不能进场打球 。”一位东石公园健身场地管理人员告诉采访人员 。
相对于体育场、公园健身场地等室外健身场所,健身房等室内健身场所的开放则更为谨慎 。
根据《2018-2019健身行业白皮书》显示,北京健身房区域分布高度集中,截至2019年底,北京健身俱乐部数量约为1400家,健身休闲领域企业收入占北京市体育服务业企业总收入的近95% 。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已恢复运营的寥寥无几,仅有一些小型的健身私教工作室开门迎客 。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北京少数复工的健身房只能为会员提供最基本的服务,例如器械区、力量区、更衣区等,游泳池、沐浴区和团课项目等均未开启 。
“顾客到门店健身需要预约,到店后要测温和出示健康码,每人每次训练时长不超过90分钟……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在特殊时期更好保障大家的安全 。”位于朝阳区的某健身俱乐部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 。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国内线下健身产业在逐步有序恢复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的考验 。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于3月底发出通知,表示马拉松等人群聚集性体育活动暂不恢复 。在此大背景下,北京、上海、杭州等国内大中城市,也先后出台了公共健身场所有序开放的管理细则 。
不少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虽然国内线下健身产业正在努力寻求“化危为机”的方法与途径,但整体行业复苏尚需时间,也需要更多相关政策和措施的保驾护航 。
“与踢球、跑步等线下健身相比,线上健身还是缺乏体验感,难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首都体育学院教授李相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只有在严格疫情防控前提下,加强健身产业复工复产的‘智控’,进一步研究和出台相应的复工指南,为科学有序复工提供依据,才能有效促进健身产业稳步复苏 。”
李元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