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天容易“上火”

清明已过 , 春光正好 。 春季 , 万物复苏 , 但因气候多变 , 疾病易发 , 因此有说法称春天为“百草回芽 , 百病发作”的季节 。 春困、口鼻干燥、便秘等症状 , 在民间被称作上火 。 从中医角度来看 , 无论是真上火还是假上火 , 是实火还是虚火 , 都可归为春燥的表现 。 今天 , 我们来解答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 纠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
湿热体质是不是上火体质
春天到了 , 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口鼻干燥、牙龈肿痛、咽喉干痒、便秘等上火症状 。 为什么春天容易上火呢?
“上火”为民间俗语 , 又称“热气” , 属于中医热证范畴 。 中医学认为 , 春天万物复苏 , 阳气上升 , 容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 。 而且 , 春天气候干燥 , 天气变化无常 , 人体对气候适应较差时 , 体内新陈代谢就较难保持平衡和稳定 , 春燥上火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状 。
上火不是大事 , 但反映了身体的不适 , 需要给予适当关注 。 因为相比于南方 , 北方的春季早晚温差较大 , 乍暖还寒 , 多风干燥 , 这种气候易影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 , 让细菌、病毒有可乘之机 , 易诱发上呼吸道不适 , 或导致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 另外 , 春寒还可能诱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 。
那么 , 上火和体质有关吗?
中医学一向重视体质与发病的内在联系 , 认为体质的不同 , 不仅影响发病与否 , 还影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疾病的性质与转归 。 例如 , 民间常说的瘦人多火、胖人多痰 , 就是对一些体质人群身体状况的简单认识 。 不同的人由于自身体质的差异 , 决定了对某些疾病的易患倾向 。 但这种易患倾向不一定都表现出临床症状 , 只有在机体受到外界致病因子的侵袭时 , 才可能表现出来 。
民间一直有种说法:湿热体质属于“上火”体质 。 这个说法对吗?中医认为 , 不同个体对外界因素刺激的反应性 , 以及对疾病抵抗力和耐受性的表现 , 反映了体质的状况 。 其实 , 湿热体质是一种亚健康状态 , 属于病理体质 。 它以胸满痞闷、身重体倦、身热缠绵、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等临床表现为主 , 患病后以缠绵难愈为特点 。 疾病所表现的证 , 主要取决于个体体质的特征 , 湿热证反映了湿热体质的特征 , 其临床症状可以有热证的表现 , 但同时具有湿邪的特点 。 我们认为 , 不能把湿热体质简单理解为“上火”体质 。
无名火与肝火过旺有关吗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春季宜养肝 。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 , 春天是万物复苏、植物生长的好时机 , 春季属木 , 木遇春而旺 。 人体五脏中 , 肝属木 , 在春季时功能较其他季节更活跃 。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的“春应肝而养生”就是“肝应春天 , 春季养生以养肝为先”的意思 。
但春季往往容易肝火过旺 , 表现在有些人身上就是爱发无名火 。 如何判断肝火过旺?肝火过旺亦称肝火亢盛或阳亢 , 可表现为口苦、易起急、易怒、头晕目眩、胁肋灼痛、口苦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夜寐不安或多梦 , 甚至出现耳聋耳鸣、舌红苔黄 。 肝火犯肺为木火刑金 , 可出现咳嗽 , 肝火犯胃 , 可出现胃痛等 。
肝火多由外界因素刺激 , 往往因自身精神压力过大 , 内心长期处于焦虑、失衡状态而引起 。 所以 , 降肝火特别要重视生活起居的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养肝 , 同时 ,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整情志、缓解焦躁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 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滋阴养肝、清热泻肝、平肝潜阳等方法 。
除了肝火以外 , 我们还常听到胃火、肺火 , 它们分别指什么呢?
肺火中 , 肺实热证可见发热、口渴、咳痰色黄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尿黄、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等表现;肺阴虚证则可伴见咽干不适、夜间口干明显、痰少而黏、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肺阴不足的表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