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国古代没有形成烘培面包?

国人日常打照面的馒头(Mantou),从主流做法上来说,本质就是一个直接法面团的主食面包(忽略各种细节差异),最大区别是最后一步不进行baked而是steamed,广义上来说就是货真价实的面包。在西方的一些烘焙类书籍里,如果做世界性范围bread的介绍,那么基本都会出现馒头(steamed bread)。
【为啥中国古代没有形成烘培面包?】 即便在西方,面包也不都是baked,比如在北欧就有低温水浴的纯黑麦面包(瑞典、冰岛等地),当地人绝不会说,我们这玩意不是baked,所以不算面包。对于我们的馒头,其实同理,这就是面包。
我暂时没啥手段查古代文献,不过可以这么判断,如果某个时间点上steamed bread已经在古代中国出现,那么当时或许也有人会把一样的面团baked,那即便是狭义点去定义,中国古代也有面包。
至于馕这类的东西,也都是面包,只不过细分的话我们一般会叫扁平面包(Flatbread)。
至于最早的面包,自然在埃及和新月沃地一带,因为那里是大麦和小麦被人类驯化的地方,而且当时的小麦还不是我们今天常见的普通小麦(common wheat),而是单粒小麦(einkorn)和二粒小麦(emmer)。至于发酵机制,那猜测就是无意中培养出的天然酵母,因此其更早的食用方式,应该也是谷物粥之类。
至于面包的含水率,其实烤好依然是很高的,真正延长保质期的除了里边的盐和发酵时长有关,乳酸越多也越容易保存,所以天然酵种的面包相对当代酿酒酵母做的,必然保存更耐久。
■网友的回复
泻。。泄药。。(怎么会有人邀我回答问题好奇怪可能古时候我们总忙着打仗没时间研究吃食?:)我乱讲的哦:)门外汉查的资料也不是很全只好自己猜了:)
■网友的回复
可能是因为古代没有烤箱 高筋粉 没有低筋粉 不会使用黄油 鸡蛋 糖 没有掌握发酵的精髓因此他们只能做出来发面馍 馒头 锅盔 馕这些东西吧
■网友的回复
面包意为水和小麦粉混合后加热的东西——不管是煎炸蒸烤、发不发酵、放不放小苏打。在非面包主食的地方对面包的印象多为大糖大油的松软的点心面包,然而点心面包,甚至松软的面包是相当近代才普及开来,古时靠面包窯烤面包,烤出的面包硬而焦,并且需要人盯着火。吃时需要把底面和焦糊的地方用刀削掉,口感也不佳。面包窯也不是每家都能有的,磨粉也要付钱使用领主提供的器具才能磨。平民基本吃麦饼麦粥,吃面包的话去面包房买,可能还会被混入明矾、木屑等增加重量和吸水量。中国古代没用烤的理由如上,简单地说就是又麻烦又难吃,用蒸的既不怕烧焦不用人照看,受热又均匀,家里有口锅就能蒸,蒸出来的“面包”松软可口。馒头的制法上从古至今基本没变化,因为本身就已经近乎完成型没有什么缺点需要改善了。改进还是有的,不过在外身馅料的材料变化。居然有人说中国古代不会烤不会发酵、外国古代烤面包默认用黄油牛奶我也是惊了。井里的风景可还不错?
■网友的回复
这是个好问题啊,但我目前掌握的知识专业性并不足以给出全面的回答,期待有熟悉历史和考古学的大神来答,我这里抛一点砖吧。
我认为每一种古老文明的农业发展都和他们最先发现的主要食物来源有关,近东文明以大麦和小麦为主,美洲文明是玉米和马铃薯,而我们东亚文明,早期的主要作物是粟米和稻米,这可能就决定了煮食米饭是我们最常见的烹饪方式。
其次,烘焙面包,包括早期出现的其他烘烤类的面食,主要是为了长期贮藏和方便携带,去除面食中的水分,以使其能保存更长时间或应付长途旅行。而中国比较早就发展出了全国范围的封建统治形式,把人禁锢在土地上是其一大特点,缺少大规模的长途迁徙,让烘烤面食变得没那么必要。对比游牧民族,像烤馕、烤饼这样的食物就很普遍,这些跟面包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不敢说我讲的一定准确,欢迎批评指正。
■网友的回复
古代烤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