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四川南江光雾山镇:做大做强生态优势 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项目@四川南江光雾山镇:做大做强生态优势 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文章图片
吴文帅 张兵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谢颖
4月10日,四川巴中市南江县“光雾和谷”国际森林康养小镇建设现场一派繁忙。“前段时间因疫情耽误了工期,现在已全面复工,首期推出的700余套康养房已被订购”项目负责人介绍。
【 项目@四川南江光雾山镇:做大做强生态优势 带动群众脱贫增收】“光雾和谷”是南江县招引知名企业打造的文旅龙头项目,先期投资近10亿元,其光雾山镇水田坪村,过去是一个穷山沟,如今,一桩桩风格各异的度假小屋依山就势,鳞次栉比。“村里的交通、住房条件,都大大改善了,环境比城里还舒服,项目部给我们安排了工作,收入比较稳定,这才以前可想都不敢想啊。”曾经的贫困群众罗青珍感慨。
光雾山镇地处川东北边缘,森林覆盖率高达98%,光雾山红叶名满天下。作为南江县践行“两山理念”的先行区,光雾山镇坚持走生态强镇、生态富民之路,2019年,全镇234户77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万元、1.6万元。
生态产业 助农稳定增收
在南江县打造旅游强县、加快绿色崛起战略中,坐拥6个“国”字号品牌(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1个国际级品牌(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的光雾山镇,自然是主战场和主阵地。
“石磨坊”民宿老板郭意波,是这一战略的参与者与受益者。2008年,他将自家房屋加以改造,提供餐饮和住宿,由于有一手好厨艺,生意一直火爆,一家四口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从去年开始,郭意波又多了一份收入,他被招募参与国内首部沉浸式山水夜游《梦境光雾山》的演出,扮演“巴山背二哥”,每月增收至少1500元以上。
白天作厨师,晚上当“群演”,郭意波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和他一样,全镇28位村民成为《梦境光雾山》的群众演员,其中有好几位贫困户。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绝大部分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该镇创新景区+农户模式,盘活闲置农房,发展特色民宿、农家乐等120余家,铁炉坝、焦家河、岩房等村近800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就连偏远的龙王村和普陀村,也成为了避暑胜地,每年夏天,来自汉中、重庆、达州等周边城市的游客络绎不绝。
此外,该镇围绕“一村一品一特色”,推动业态互补和差异化发展。2019年,全镇种植光雾甘蓝、辣椒等千米海拔有机蔬菜3300亩,种植天麻10万瓶、乌药350亩、元胡200亩,中药材产值超900万元;出栏生猪1100余头、黄羊3500余只、巴山土鸡6100余只,充实了群众的钱袋子。
 项目@四川南江光雾山镇:做大做强生态优势 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文章图片
正在建设中的“光雾和谷”
“龙头”带动 打造绿色供给新业态
2018年初,“光雾和谷”项目开建。“我们选择在这里投资,就是看重其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全面建成运营后,将成为集森林康养、度假、旅游、艺术、文创、田园、温泉为一体的AAAA级康养旅居小镇。
龙头项目的引进,直接带动了群众增收。今年疫情发生后,不少村民决定就地发展,包括贫困群众罗青珍在内,都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个项目建成后,家里的农产品就不愁卖了,日子肯定会更好”对于未来,罗青珍满怀憧憬。
光雾山镇党委书记岳春森介绍,“光雾和谷”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周边的石龙沟、洋垭等村,已提前谋划300亩高山茶基地和千米海拔有机蔬菜基地,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和体验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农旅结合转型升级,丰富了旅游形态,提升了旅游品质。
生态保护 “两山理念”深植人心
4月11日晚,焦家河河谷内,明亮的手电光划破夜色,巡河队伍在河谷行进,严防电鱼或偷猎者。
焦家河是光雾山景区的一条重要河流,每年秋天,水面红叶漂浮,水底游鱼成群,水景与山景相得益彰。“保护焦家河,保护光雾山,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对于脚下这片土地,当地群众饱含深情,镇上组建了18支巡逻队,大家积极报名志愿参与。2019年,镇村级河长、河道保洁员等共巡河近1000人次,清理河道垃圾2.2吨,境内河流水质持续保持Ⅰ类标准,各种生态指数稳中有增。光雾山镇挺进全国最美森林小镇25强,建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6个,焦家河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