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师孙国昌:潜心26年只为一坛好酒

近日 , 柯桥区开展了“杰出工匠”选树活动 。在湖塘街道的一份推荐名单上 , 会稽山绍兴酒有限公司的酿酒师孙国昌赫然在列 。
■酿酒师孙国昌:潜心26年只为一坛好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自199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会稽山酒业 , 如今的孙国昌已经酿了26年的酒 。从车间的制曲工、酒母师 , 到黄酒研究院的科研员 , 再到如今的会稽山生产技术质量总监、高级酿酒师、国家级评酒委员 , 他的身上发生了很多变化 。他不再是初入酒厂时那个懵懂的生产工人 , 20余年的经验积累造就了他一身的酿酒本领 。当他望向那一坛坛醉香扑鼻的琥珀色酒液时 , 他的眼神里也从曾经的迷惘变得坚定而纯粹 。用他的话来说:“酿酒和做人一样 , 人的成长需要好好引导 , 酒的酿造也需要细细催发 。酒如人生 , 都令人沉醉 。”从一坛酒里 , 可以品出它一生中的曲折离合 , 而在会稽山酿制的黄酒里 , 酒香中氤氲的是孙国昌对于酿出一坛好酒的执着和倔强 。
酿酒 , 他有“特异功能”
“这个酒大概发酵了3天左右 , 这个酒大概发酵了10天左右 。”在会稽山酒厂的检测实验室 , 采访人员遇到了正在进行日常质量巡检的孙国昌 。他穿着一身白大褂 , 眼镜背后的眼神有些凌厉 。
【■酿酒师孙国昌:潜心26年只为一坛好酒】■酿酒师孙国昌:潜心26年只为一坛好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只是看了看手中盛了酒样的烧杯瓶 , 他就脱口而出酒的发酵时间 。之后 , 他拿起几杯酒样 , 分别尝了尝:“这个酒精度在11度左右 , 这个是17度 。”通过仪器测量 , 结果和孙国昌预测的几乎无差 , 仿佛他拥有“特异功能”一般 。
虽然看起来严厉 , 但在和实验室的后辈交谈时 , 孙国昌语调温和 。几位检测员告诉采访人员 , 虽然孙国昌对于黄酒的品质要求苛刻 , 但对于年轻员工总是耐心教导 。
有员工笑称孙国昌就是一个长脚的测量仪 。20余年的经验积累 , 以及对于酿酒的痴迷 , 让他将自己都变成了一台刻度精准的“仪器” 。但孙国昌却说 , 他的“特异功能” , 其实是从别人身上学来的 。
那是1994年的7月 , 至今孙国昌仍印象深刻 。那年他刚从大学食品工程专业毕业 , 在黄酒界元老徐呈祥的推荐下进入了东风酒厂(会稽山的前身) , 并进入生产车间实习 。不同于食品专业上对于酿酒的生动描述 , 酒厂普通生产工人一日的工作繁重而枯燥 。7、8月正是酒厂制作酒曲的时间 , 工人们需要耐着酷暑 , 将红皮小麦破碎、润水 , 压实、堆积发酵 。由于当时机械化程度不高 , 往往需要工人用双脚踩实酒曲 。日复一日的忙碌劳作 , 让孙国昌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很迷惘 。
■酿酒师孙国昌:潜心26年只为一坛好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好在当时的班组长缪新兴 , 总是会热情地陪他聊天 , 并鼓励他:相比起以前 , 现在的条件已经算好了 。从他的身上 , 孙国昌感受到乐观和热情 , 让他重新对酿酒燃起了信心 。
有一天 , 孙国昌担任酒母工 。当时他和同事正准备将浸泡好的大米捞出来 , 准备沥干蒸饭时 , 突然听到一个声音:“今天做的酒母 , 恐怕到了明天就会全部酸掉啊!”他闻声望去 , 见到车间的张秋汀老师傅正皱着眉头 , 正在喃喃自语 。孙国昌心头一震 , 将信将疑 。等到第二天 , 他发现这批酒母果然全部酸败了 。这让孙国昌彻底被对方“未卜先知”的特异能力震惊了 , 虚心向这位老师傅讨教 。经过一番沟通 , 孙国昌发现 , 原来在他认为枯燥的工作中 , 其实隐藏着无数的窍门和奥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