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东北抗联1936-1940:白山黑水,雪白血红

杨靖宇穿过的大衫、赵尚志用过的手枪、七星砬子兵工厂的机床……这些是国家一级文物 , 眼下正静静躺在东北抗联博物馆的橱窗里 。 2015年8月1日 , 筹备多年的东北抗联博物馆基本陈列《抗战十四年——东北抗日联军历史陈列》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 。
杨靖宇穿过的大衫、赵尚志用过的手枪、七星砬子兵工厂的机床……这些是国家一级文物 , 眼下正静静躺在东北抗联博物馆的橱窗里 。 2015年8月1日 , 筹备多年的东北抗联博物馆基本陈列《抗战十四年——东北抗日联军历史陈列》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 。
这是第一个专门为抗联成立的博物馆 。
『抗联』东北抗联1936-1940:白山黑水,雪白血红
文章图片

1930年代 , 吉林延吉附近 , 白山黑水间的部落 。
博物馆是一幢白色建筑 , 位于哈尔滨一曼街 , 与东北烈士纪念馆毗邻 。 街名是1946年改的 , 以纪念女英雄赵一曼 。 这是一座充满着东北抗联气息的城市 , 到处可见以抗联烈士命名的街道、公园和学校:以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命名的兆麟街、兆麟公园、兆麟小学;以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命名的尚志大街;以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命名的靖宇大街、靖宇公园……
曾活跃在东北三省的东北抗日联军 , 孤悬敌后 , 在白山黑水间与数倍、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周旋 。 彭真曾如此感慨:“我们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斗争中 , 有三件事最艰苦:第一件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3年游击战争;第三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14年苦斗 。 ”
1936年2月 , 东北人民革命军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 , 改组军队建制为东北抗日联军 , 之后迅速发展 , 高峰时达到11个军共三万多人;1940年 , 还是东北抗联 , 却只剩下两千多人 。
战乱中国 , 风云诡谲 。 这四年 , 正是东北抗联最辉煌、最热切 , 同时也是最艰苦、最惨烈的四年 。
上山抗日
“营房里 , 中间有两个用大汽油桶做成的火炉子 , 下面垫了几块大石头 , 炉子里烧的是大块的柈子 , 火势很旺 , 连炉桶子都烧得通红 。 炉子上方是天窗 , 从那往外直接冒出炉子里的烟气和火花 , 夜间远看就像放烟火 。 火炉两侧是长长的大板铺 , 铺上有好多人 , 躺着的、坐着的 。 ”
1936年冬天 , 女孩李敏跟随一位地下交通员 , 走了两天两夜 , 来到位于小兴安岭帽儿山的抗联第六军第四师营地 。 她刚满12岁 , 被安排在炊事班淘米做饭 , 成为年纪最小的女抗联队员之一 。
80年过去 , 李敏仍能清晰地回忆起这一切 。 在哈尔滨一幢独立院落中 , 她身穿紫色衬衣 , 下身是一条深绿色军裤 , 头发倔强地立起 。 除了走动略显迟缓外 , 92岁的她仍能自如交谈、写字 。 2013年 , 她的回忆录《风雪征程——东北抗日联军战士李敏回忆录(1924—1949)》一书正式出版 。
李敏出生于黑龙江省汤原县梧桐河村 , 父亲是一位念过几年私塾的朝鲜族农民 。 家乡被日寇占领后 , 父亲哥哥都离家参加了革命 , 母亲弟弟先后去世 , 她成为事实上的孤儿 。 从小 , 她跟随着来村工作的共产党员 , 加入了儿童团、宣传队 , 一心想跟着父兄的步伐“上山” 。
“上山”是那时参军入部队的俗称 。 像李敏这样成了孤儿 , 又属于“抗属” , 在地方上的处境十分危险 , 自然而然走上抗日之路的不在少数 。 另一位老兵翁君庭 , 6岁没了父母 , 后来四处流浪 , 给大户人家当小工 , 直至走上了抗日道路 。 老兵于万发 , 小时候父亲被日本人抓劳工去修中东铁路 , 饥寒交迫 , 最后被日本人折磨而死 , 他便愤而离家抗日 。
这些吉林籍抗联老兵的口述实录 , 由曹保明带领的团队采集而成 。 曹保明是吉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 2015年3月底 , 正式发起“东北抗联老兵口述史”寻访活动 。 五十多名志愿者在两个月里 , “抢救”出一段段鲜为人知的东北抗联故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