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一个:“离开”韩寒的日子

ONE·一个:“离开”韩寒的日子
文章图片
ONE已经不再是“一个”了 , 它的竞争对手是时间 。

撰 文
|

周 琪

责 编

| 周 琪



2018年底 , 韩寒在《飞驰人生》片场和一个年轻人聊了个通宵 。

年轻人刚在高铁上花了一整天 , 从北京到上海 , 几乎没有停顿 , 韩寒就邀他去位于近郊的片场探班 。

那是电影开头的停车场夜戏 , 坐在摄影机的黑盒子后面 , 伴随Action、Cut的导演口令 , 6个小时滑过 , 天光渐起 , 年轻人的决心也变得清晰 , 他打定主意了 , 暂时放下创业的打算 , 接受韩寒的邀请 , 出任ONE·一个的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 。

一年多后 , 在电话那头 , 付圣强向《中欧商业评论》忆起那个片场的凌晨 , 对话的细节内容已记不清 , 印象最深的是 , 戏拍完了 , 韩寒找人安排车送他回酒店 , 临别时还拍了拍他的肩膀 , 那个瞬间一直停留在他的记忆中 , 韩寒的细致多少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

他一直都是韩寒的读者、粉丝、追随者 。 上小学的时候 , 在地摊买了本二手的《像少年啦飞驰》 , 他一下子被作者犀利、老成、幽默的文字击中 , 以后便把市面上一切标有作者韩寒的书买了个遍 , 上课的时候在课桌底下偷偷看 , 越看越好奇 , 写的书这么有趣 , 本人得有趣成什么样啊 。

在互联网信息尚未爆炸的年代 , 韩寒粉丝们能做的有限 , 无非一遍遍地搜名字 , 逛贴吧 , 翻来覆去看书 , 熟记其中的“梗” 。 2010年韩寒入选《时代周刊》年度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名单 , 付圣强也去海外网站为偶像“刷票” , 最终 , 韩寒成为了这场评选中排名最高的中国人 , 甚至力压奥巴马夫妇 。

ONE·一个:“离开”韩寒的日子
文章图片

登上《时代周刊》封面两年后 , “ONE·一个”App诞生 , 它不是一场有计划的预谋 , 而是一次被迫的转型 。 用韩寒自己的话说 , “《独唱团》很不幸做成了绝唱团 , 保留了很多销售记录 。 我们属于传统媒体转型最早的 , 速度之快、姿态之决绝令人发指 , 因为也没有别的事可干 。 ”

“ONE·一个”出道即巅峰 , 上线24小时内登上应用商店免费排行总榜第一名 。 它的Slogan“复杂世界里 , 一个就够了”与创始人韩寒的形象高度契合 , 独立、倔强中透着少年气 。 为了聚拢最优秀的青年写作者 , 它给新人开出在当时看来高得不可思议的稿酬 , 一个字两块钱 。 ONE寄托着韩寒的梦 , 成为那个第一 , 或者唯一 , 就像赛车手永远只有一个目标 , 夺冠 。

ONE·一个:“离开”韩寒的日子
文章图片

上线8年 , “ONE·一个”融过一轮资 , 2016年华创资本投了6000万 , 当时估值6个亿 。 三年后 , 又宣布和亭东影业合并 , 两家公司的创始人都是韩寒 。 去年底 , App经历了一轮大的迭代 , 最新的4.0版本新增了文章排行榜 , 进一步节省用户的时间 , 将“连载”栏目放到页面底部的“金刚位” , 希望可以从中孵化更多的影视作品版权 。

近八年来 , 互联网内容生态早已不复从前 , 抢占用户时间和心智的平台一茬接一茬 , 当年和“ONE·一个”接近的产品都不见了 , 只有ONE还在 , 它坚强地活了下来 , 每天稳定地输出一张图片、一段文字、一篇文章、一个问题……愚人节 , 编辑部想跟大家开个玩笑 , 把当天的“一个问题”设为“为什么问答栏目要停办了” , 换来留言区哀嚎一片 , 还有人说 , “就像在一起很多年的老朋友突然告诉你她要去远方永远不再回来了 。 这个笑话一点都不好笑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