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一个:“离开”韩寒的日子( 二 )



在片场的那场彻夜长谈 , 韩寒向付圣强袒露了一切 , 包括他认为ONE的商业化做得并不理想 , 而这会反过来连累产品和产品所承载的内容 。

付圣强比谁都明白 , 如果不是因为面前这个创始人的坚持 , “ONE·一个”可能早已不在 , App浩如烟海的当下 , 没有任何推广预算 , 每天仍有一两万的新用户——他们中绝大多数是还在上学的年轻人和白领——涌向这里 , 原本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 其中有多少人是冲着韩寒而来 , 他不知道 , 甚至有多少年轻人还知道韩寒 , 老实讲 , 他也没有把握 。

韩寒对ONE寄予的期待是矛盾的 , 那是一种类似父母对子女的情感 , 既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孤独求败 , 又不愿给孩子设定过于具体的目标 , 担心他会因此失去自由、快乐和只属于孩子的可贵童真 。

这份如父如子的情感投射到ONE和韩寒之间的关系上 , 也令这段羁绊显得有些暧昧 。 曾经 , 它向媒体喊话 , 要“努力去韩寒化 , 做出自己的文艺范” , 但韩寒于ONE而言 , 始终是那个“吉祥物” , 那座“精神图腾”一样的存在 。


好在 , 加入ONE的那一刻 , 付圣强就想明白了 , 关于ONE的商业化未来 , 他有自己的一套答案 。


01


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年轻人涌向我们


ONE·一个:“离开”韩寒的日子
文章图片
精彩观点




这不是一款大众产品 , 我们也不追求所有人的喜欢 。


文艺青年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会比较温和 , 他们既知道现实世界的残酷 , 心里又有自己的星辰大海 。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现在App每天的数据怎么样?


付圣强:我们的日活还有几百万 , 实打实的 , 流量还是非常稳定的 , 这也让我比较惊讶 。 每天新增注册和下载都有几万 , 注册量没有下载量高 , 但每天也有个两万 。 我们没有花一分钱 , 这个“尾”特别长 。

我专门研究过这个事背后的原因 , 后来发现是这样的 。 当你换了手机 , 要下载新的应用时 , 你会想到有一个美好的产品叫ONE , 以前下载过 , 可能有段时间没看了 。 这是其一 , ONE会被频繁地重新下载 。 另一方面 , 总还会有一些新的年轻人来注册我们 。 你可能觉得我们这个产品没有导流 , 也没有裂变 , 其实不是这样的 , 我们首页的日签可以生成一张海报 , 每天被高频次分享到微博和朋友圈 。

在国内 , 你想找这样的平台 , 几乎没有 。 豆瓣和知乎属于比较综合的社区 , 包括像知乎可能会对“一个问题”栏目有冲击 , 但不影响大盘 , 因为我们不只是一个栏目 , 还有电台栏目、影视栏目、音乐栏目 , 包括连载和作者定制专栏 , 有很多还是不可替代的 。

ONE·一个:“离开”韩寒的日子
文章图片

CBR:有没有研究过你们的用户画像?


付圣强:我们还是以年轻人为主 。 一方面是学生 。 为什么学生的标签比较重 , 因为一到放假 , 我们的数据就会小比例地下降 , 因为学生有了大块时间 , 被其他平台抢走了 。 另一方面是职场白领 , 他们用通勤时间看我们的产品 , 很多留言告诉我们ONE陪伴了他们很多年 。

虽然我们是零宣传、零曝光 , 但每年评选最受欢迎应用 , 总是还会有人记得我们 , 发给我们一些奖 。 我们还是希望能吸引更多符合我们品牌理念的人 , 他们自己找到我们 。 这不是一款大众产品 , 我们也不追求所有人的喜欢 。 就像我们的文章 , 每天都会有人觉得特别好 , 特别感动 , 也会有人觉得特别差 , “连这都能上” , 就跟你吃东西一样 , 每个人口味不一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