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美团到底冤不冤?被指先想方设法做大规模再割韭菜( 二 )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2月12日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 , 91%的企业表示 , 平台佣金费率并没有优惠 , 甚至还有2%企业表示 , 佣金费率有所提高 。
美团:佣金8成给了骑手
"大家的难 , 就是我们的难 。 "对于行业协会及商家的指责 , 美团外卖也觉得有冤屈 , "商家、骑手、平台从来就是一个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 。 当商家订单剧减 , 平台收入也会跌入谷底 , 骑手也将面临生存挑战 。 "
从外卖平台的财报看 , 抽取佣金是现在外卖平台获取收入的主要手段 。
以美团为例 , 2019年 , 美团公司全年营收975亿元 , 其中餐饮外卖业务营收548亿元 , 较2018年增长43.8% , 交易金额同比增长38.9%至3927亿元 。
根据财报 , 2015年-2019年期间 , 美团外卖业务整体佣金率从1.1%激增至12.6% , 毛利率也同时飙升到18% 。
佣金收入增长的背后 , 正是比例越来越高的佣金水平 。
徐天告诉采访人员 , 根据销售的产品和送餐距离等综合计算 , 外卖平台收取的佣金一般在18%到25%不等 , 甚至有些订单会收取30%的佣金 。 近几年平台佣金从5%、10%不断上涨 。
对于佣金问题 , 美团外卖方面回应表示 , 2019年 , 美团外卖8成以上商户佣金在10%-20% , 真实数字远低于各种传言和想象 。 而且 , 这些收入的绝大部分需要投入在帮助商户提供专业配送、获取订单和数字化建设中 。
美团相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采访人员 , 2019年 , 佣金收入的8成用来支付骑手工资 , 没有商户的艰苦努力 , 就没有骑手一笔笔的订单收入 , 也就没有上亿消费者可以享受的便捷实惠的外卖服务 。 同样 , 外卖订单 , 对于疫情期间的商户来说 , 也是撑下去的机会 。
对此也有行业内人士提出了质疑 。
一方面 , 骑手业务并非全部由美团外卖发放工资 , 而是统一由"供应商"雇佣管理 , 美团只是给供应商支付"采购费用";
另一方面 , 每一单外卖的骑手薪资相对固定 , 骑手成本只和平台上订单数量的多少有关 , 而佣金却是由客单价高低决定的 。
前述美团人士进一步表示 , 外卖佣金是由平台使用费、技术服务费和配送服务费三项资费组成 , 平台使用费和技术服务费整体占比仅有20% , 而骑手费用占总佣金费用达80% 。 美团2019全年财报数据显示 , 2019年美团外卖佣金收入为496.5亿元 , 餐饮外卖骑手成本为410.4亿元 , 骑手的配送成本占佣金收入超8成 。
超级网络平台如何治理?
一面是怨气高涨的外卖商家 , 一面又是外卖平台叫苦喊冤 , 矛盾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一位互联网行业投资人士认为 ,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 , 要归结到各垂直领域超级网络平台的成长模式和治理困境 。
大型外卖平台的成长路径 , 和滴滴等其他很多涉及实体经济的网络平台类似 , 曾被总结为"靠低价补贴抢市场-做大规模拿投资-垄断市场后搞收割" , 先想方设法做大规模 , 等在行业中的地位强势了 , 再割韭菜 。
"中国外卖平台的同业者 , 从来不缺有资金、有背景、不差钱的超级巨头 , 和他们比起来 , 美团仍然是一家创业公司 , 我们深知 , 只有商户在平台上充分发展并获益 , 平台才有生存和发展机会 。 "在美团外卖看来 , 在整个送餐体系中 , 美团外卖并非强势的一方 。
但在很多餐饮行业人士看来 , 相对商家而言 , 美团外卖确实已经站在了强势一方的位置上 。
"佣金和营销费用太高导致外卖压力太大 , 好多商家不赚钱 , 确实出现了商家大量退出的情况 。 "刘京京说 , 除了小企业、小餐馆 , 就连嘉和一品这样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也不无抱怨 。
"尤其是疫情期间 , 大家对外卖平台的反响都很大 , 也希望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 "刘京京认为 , 淘宝、天猫、京东平台的使用费用基本控制在三个点之内 , 而外卖平台的高佣金显然是不合理的 。
推荐阅读
- #投资#终于有A股大佬发声了:目前“空仓等待”和“满仓进场”者?到底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作为投资者你怎么看
- ■房产证到底有啥用?70年产权一过,房子是谁的?还不快了解一下!
- 『外卖』饿了么麻烦不断:被指泄露用户隐私 又因12万元被执行
- 『』央行数字货币内测出炉,数字货币跟你到底有什么关系?
- 『投资』中国股市:十万元股票进出一次,到底要扣多少钱?这一文终于算得清清楚楚,原来我们都是打工仔
- [华尔街见闻]4.025%年金险即将划上句号,到底要不要买?
- 「五分钟法商学院」工伤中没有报销的医疗费,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
- 『杨国英观察』炒股的理想到底是什么?
- 『CapitalWatch』外卖盒财报亮丽 富岭环球股价增长18%
- 『中国能源报』正泰“玩法”引发行业思考:民营企业产业链优势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