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刘医生#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效果观察


心肌梗死疾病属于血管病症中较为危急的病症类型 , 在各类心肌梗死疾病中出现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发生概率相对较低 。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属于心肌梗死疾病中较为特殊类型 , 因为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多会伴随有下壁与后壁心肌梗死同时发生 , 对这类病症进行早期诊断 , 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 。

#心电图刘医生#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效果观察
本文插图

现就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疑似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400例作为观察对象 , 探讨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疾病经心电图方式检查的诊断效果 , 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疑似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400例作为观察对象 , 男性患者有26例 , 女性患者有14例 , 年龄42~80岁 , 平均年龄为(64.8±2.4)岁 。
患者发病时间1~36 h , 平均发病时间为(16.4±2.8)h 。 患者临床表现症状主要是持续性胸前区疼痛有16例 , 胸前区疼痛并且放射到其他部位的患者有14例 , 恶心与呕吐的患者有6例 , 心力衰竭的患者有4例 。
1.2 方法:
【#心电图刘医生#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效果观察】对40例患者入院后均实施18导联心电图检查 , 针对病情复杂、严重患者需实施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评估 , 心电图检查结果均在入院之后72 h内每天进行3次记录 。
针对发病时间超过12 h患者实施常规性对症性之咯啊 , 若出现静脉血栓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性治疗 ,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需要实施抗休克与抗心力衰竭治疗 。
1.3 观察指标:
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标准有以下4点:
第一 , 具备较为典型心肌梗死病症 , 例如心绞痛持续时间在半小时以上 , 且为缺血性胸痛疾病史 。
第二 , 存在V1~V6R导联当中至少两个相邻大连ST段抬高>0.1 mV , 或是同时出现病理性Q波 。
第三 , 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指标水平均超出正常指标2倍或者以上 。
第四 , Ⅱ、Ⅲ、aVF导流检查有病理性Q波的出现 。

#心电图刘医生#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效果观察
本文插图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 , 计数资料以(%)表示 , 行χ 2检验 。 计量资料以(x-±s )表示 , 行t 检验 。 对不同数据进行对比 , 若P<0.05 , 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明确诊断为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40例患者当中 , 其心电图表现特征主要是V3R~V6R ST段上抬>0.1 mV , 并且伴随有病理性Q波出现 , aVR出现的患者有2例 , 患者Ⅱ、Ⅲ、aVF导联有病理性Q波出现 。 患者肌钙蛋白平均值为(78.6±4.2)ng/mL、肌红蛋白平均值为(74.8±3.8)ng/mL均要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 , 符合心肌梗死疾病诊断标准 。 见表1 。
3 讨 论
大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因为不稳定粥样斑块破损 , 导致出血与管腔内部血栓形成闭塞性血管腔 , 少部分患者是因为粥样斑块或者发生出血、血管持续性痉挛 , 导致冠状动脉完全性闭塞 , 右心室梗死主要因为右侧冠状动脉闭塞所导致 , 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同时发病并且伴随下壁心肌梗死状况 , 临床多采用心电图实施改变与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来作为临床诊断的要点 。
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没有明确的定位 , 需要进行右胸V1~V6导联ST段抬高属于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最为重要特征 , 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发现与诊断 , 则会有可能出现漏诊的现象 。
V3R~V6R ST段抬高≥0.1 mV , 特别是V4RST段抬高>0.1 mV是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疾病心电图改变的重要根据 , 右胸心电图ST段抬高>1 mV对于诊断这类型右心室梗死敏感度与特异度相对较高 。 但是会受到时间严格限制 , 50%患者右胸导联ST段抬高会在10 h内发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