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月明#萧红的“荒凉”与张爱玲的“苍凉”


萧红和张爱玲是两位天才型的女作家 ,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位置 。 二人不仅才华出众 , 而且生命历程和文学作品有不少相似之处 , 比较二者 , 能从中发现一些颇有意味的东西 。 萧红和张爱玲的人生际遇、文学作品及其被接受的过程 , 至少有四方面相似 。

#千里月明#萧红的“荒凉”与张爱玲的“苍凉”
本文插图

其一 , 她们各自都生活在一個不和谐的家庭 , 童年经历可谓不幸 , 都缺乏父母之爱 。 萧红出生后就被父亲嫌弃 , 父女关系冷漠紧张 。 八岁时丧母 , 不久父亲再娶 , 后母对萧红也没什么感情 。 唯一的亲情之爱来自祖父的关照 。 张爱玲同样出生在一个不堪的家庭 , 父母感情不和 , 经常吵架 。 父亲是前清遗少 , 没落贵族 , 抽鸦片、嫖妓、娶姨太太 , 生活堕落 。 张爱玲四岁时 , 母亲远赴英国游学 , 父亲不满 , 幼小的张爱玲成为他的出气筒 , 经常遭遇虐待 。 十岁时 , 父母离异 , 随后父亲再娶 , 后母和张爱玲关系紧张 , 曾因二人闹矛盾 , 张爱玲被父亲关禁闭达半年之久 。
【#千里月明#萧红的“荒凉”与张爱玲的“苍凉”】
#千里月明#萧红的“荒凉”与张爱玲的“苍凉”
本文插图

其二 , 两人都历经沧桑 , 爱情婚姻遭遇不幸 , 晚景凄凉 。 萧红尤甚 , 萧红短短的一生颠沛流离 , 爱情婚姻屡遭挫折 , 先后被几个男人“抛弃” 。 1942年1月 , 三十一岁的萧红孤独凄凉地病逝于香港一家医院 。 张爱玲的人生际遇和爱情婚姻也好不了多少 , 先是和汉奸文人胡兰成有过短暂的不对等的婚姻(胡是有妇之夫)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移居海外 , 第二次婚姻也谈不上幸福 。 晚年幽居 , 基本断绝与外界往来 。 1995年9月 , 七十五岁时在洛杉矶寓所孤独离世 , 去世一周后才被人发现 。
其三 , 二人都具有文学天赋 , 在二十五岁前就出版或发表了各自的文学作品 , 并产生较大影响;而且 , 作品在精神气质上比较类似 , 都有一种悲凉氛围或悲剧意识 。

如果要从萧、张二人的作品中各自提炼出一个关键词 , 我认为分别是“荒凉”和“苍凉” , 这是一对近义词 , 在萧、张二人各自的文本中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 。
萧红因为生命历程短暂 , 所以作品数量并不多 , 在她为数不多的作品中 , 《生死场》、《呼兰河传》无疑是代表作 。

#千里月明#萧红的“荒凉”与张爱玲的“苍凉”
本文插图

《生死场》是萧红前期的作品 , 出版于1934年 , 小说描写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东北一座村庄生与死的故事 。 那片黑土地灾难深重 , 村民生活痛苦而麻木 , 人们像牛马一样生活 , “糊糊涂涂地生 , 乱七八糟地死” 。 萧红用令人触目惊心的文字 , 给我们描写了一个令人惊骇的荒凉世界 , 村民生活的外部环境恶劣 , 人的精神世界荒芜残缺 。 《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 , 显示了她的现实主义文学才华 。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作品 , 是她最成熟的作品之一 , 更能全面显露她的艺术才华 。 这本并不算长的长篇小说 , 我更愿意看作是萧红的童年自传 。 在这部作品中 , 萧红开创性地为一个小城——呼兰河作传 , 她用儿童的视角、自然天成的笔触描画了一幅北方小城荒凉而寂寞的图景 。
呼兰河不仅城小而且冷清 , 只有两条大街 , 一条南北走向 , 一条东西走向 , 构成一个十字型 。 灰扑扑的马路 , 车马过后灰尘滚滚 , 下雨天则是满地泥泞 。 呼兰河的人们生活在刻板而单调的世界 , 小城人的日常生活灰暗寂寞 , 困苦麻木 , 像北方的大地上的野草自生自灭 。 贫乏单调的生活滋生了人们的“看客”心理 。 东二道街有一个大泥坑 , 正处路中央 , 不管下雨天晴 , 它都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 吞噬过许多大小动物 , 车马跌落坑中是常事 。 而每当有车马跌入坑内 , 人们都乐于围观 , “大家都对它起着无限的关切” , 但一次一次的人仰马翻 , 并没有让谁提出填平泥坑并付诸行动 。 大泥坑仿佛就是一个戏台 , 常年上演“喜剧” , 大家都乐于在单调贫乏的日子里看戏 。 填平泥坑等于拆掉了戏台 , 显得不合时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