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区』齐心吹奏平安曲 散入春风满下城

『下城区』齐心吹奏平安曲 散入春风满下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平安 , 首重心安 。
素有“杭州之心”美誉的下城区 , 平安创建取得优异成绩 。作为杭州老城区、商务中心、老工业基地 , 如何让栖息于京杭古运河畔的52.6万人安居乐业?下城区深谙“城市的运行 , 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之道 , 用近乎工匠的执着 , 雕刻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成立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全面铺开“小区管家”模式、建设“云上城管”全域云监控……一项项举措在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平安”因子也借此散入春风满下城 。
一次应急处置背后的机制托底
2019年8月28日10点左右 , 杭州建国北路发生路面塌陷 , 一时间黄烟弥漫 。之后 , 险情迅速升级:树园小区31幢首先开始倾斜且墙体出现裂缝!
就在众人揪着心的时刻 , 一场救援迅速展开:区领导刘颖、柴世民等第一时间坐镇指挥;街道、社区工作人员120余人紧急疏散居民;公安部门启动重大警情等级响应 , 300名警力现场封控、维护秩序、疏散人员;40名消防员处置险情;安监部门了解相关监测数据 , 对接事故紧急补救措施;城管部门帮助疏散、转移人员;卫健部门对居民进行健康检查和心理安抚;交警大队进行交通管控;教育部门协调东园小学作为临时安置点;民政部门帮助居民做好避难住宿登记;团委组织开展志愿服务……
这张部门众多的应急处置大网 , 反应之迅速、处置之及时 , 三个时间即能说明:3分钟 , 全体应急力量抵达现场;8分钟 , 危险源全部被阻断;12分钟 , 13幢楼房共计2500余名居民全部平安撤离 。
一场来自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考验 , 下城用一套成熟的处置机制交出了完美答卷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协同配合 , 规范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的统筹使用和调配 , 发挥公安、交警、消防以及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骨干作用 , 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 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经过多年磨砺的应急处置机制 , 并未让下城松懈 。同年9月 , 下城召开“8·28”应急处置工作表彰大会 , 既是对事故处置的复盘 , 更是对应急机制的再思考、再完善 , 让每个“无人员伤亡”的“偶然幸运”都有缜密的机制作为“必然支撑” 。
机制活则效率高 , 效率高则事可成 。如何放大机制的托底效应 , 下城将创新的触角伸及各处——
化解矛盾 , 建立专班运作机制 , 加强对信访人员的排摸梳理、分析研判 , 2个月化解24件陈年积案;
基层治理 , 下城在全省率先开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试点工作 , 长庆街道成立全省首个街道综合执法队 , 承接首批320项执法权力事项 , 构建起“1+3+1”中心城区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机制 , 有效解决权责不一问题;
服务民生 , 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 , 探索建立“一次改造、长期保持”管理机制 , 实现小区管理制度化、专业化;
……
一年来 , 下城区坚持问题导向 , 哪里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 就向哪里“动刀子” , 围绕平安建设责任落实、齐抓共建、舆论宣传、考核奖惩等方面 , 打好维稳安保、平安创建、矛盾化解、基层社会治理、扫黑除恶、疫情防控六场攻坚战 。如今 , 他们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 全面落实平安建设统筹协调机制 , 将年度考核任务分解到部门、街道;建立健全月度通报制度 , 严格督查检查机制 , 做到每周一主题、街道全覆盖 , 半月一次“回头看” , 每月一次通报 , 全力破治理之难、谋平安之局 。
一群“武林大妈”带动的共治共享
说起平安下城 , “武林大妈”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
2016年 , “武林大妈”诞生 , 初创成员18人 。4年来 , “武林大妈”在册人数已达4.2万余名 , 参与治理的范围也从单一的平安巡逻延伸到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 , 成为杭州一张“金名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