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社交不再只是一门荷尔蒙生意( 三 )


我们常说微信好友和朋友圈是典型的“私域” , 而陌生人社交关系不但是“私域” , 更是“隐私之域” , 哪些类型的内容可以在“隐私之域”形成流通和分发 , 是社交产品设计和运营者需要共同探讨和试验的课题 。
三、强化陌生人成为半熟人的能力
疫情下年轻人更依赖熟人及半熟人关系 , 这虽然有违陌生人社交产品的应用场景 , 但并不是完全对立 。 陌生人发展为半熟人、熟人的过程 , 本身就是陌生人社交产品的完整关系周期 。 要想办法让陌生人不那么陌生 , 可能有以下几个维度的启发 。
1、深挖陌生人的展示维度
除了浅层的各种兴趣爱好、自我描述等标签外 , 是否可以提供更深层次对陌生人内心、人格等的揭示能力 , 以帮助用户间增加信任度 , 创造快速成为熟人或半熟人的条件 , 尽量做到“似曾相识” 。
2、强化半熟人的社交场景
陌生人社交产品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 , 就是要么变成熟人要么永远是陌生人 , 处于中间状态的情况非常罕见。 但从关系本身的转化漏斗而言 , 要想成为熟人 , 就先要成为半熟人 , 即便不在疫情之下 , 这也是陌生人社交产品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 只有拓宽了陌生人到半熟人间的过程漏斗 , 才能拓宽最终转化为熟人的结果漏斗 。而观察其他带有社交属性的诸多类型产品 , 其中群、组等功能更适合半熟人关系的长期开展 。
3、提供共同焦点
对陌生人的了解 , 光凭静态的标签和美颜自拍、日常状态是不够的 , 我们很少能通过这些信息对一个人建立哪怕是很主观的了解 。 社交产品应借鉴社交网络的优点 , 提供具有一定时效性的共同焦点 。 这不但提供了陌生人间首次博弈的动态话题 , 也提供了彼此间快速观察对方“三观”的工具 。
四、稀释荷尔蒙社交 , 转为更具格局的“年轻人的自我政治”社交
和国家层面的政治定义类似 , “自我政治”是指年轻人围绕自己开展的所有社会活动和社交关系的总和 , 包含对自己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世界和自己关系的态度 , 以及抱持着以上态度所发生的所有行为等等 , 当然 , 荷尔蒙冲动已经被包含在内 。
“自我政治”有别于“三观” , 是基于静态的隐性的“三观”而产生的行为外延 , 是年轻人将自我意识投影到动态的公共空间的显性表现 。 相较“荷尔蒙”而言 , “自我政治”试图解决的是意义和答案的问题 , 而不是狭隘的寂寞的问题 。 大到“我是谁 , 我从哪来 , 要到哪去?” , 小到每个人在参与某个社会话题时的不同立场 , 都是年轻人在表达他们的“自我政治” 。 基于“自我政治”的社交 , 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社交习惯 , 也是社交产品可以投注于中国未来的公民社会红利的一次长线的价值投资 。
【[]陌生人社交不再只是一门荷尔蒙生意】综上 , 随着疫情的发展 , 原本娱乐至上、荷尔蒙式的社交产品 , 已经无法承担年轻人世界观的解构和重构 , 也无法满足年轻人广泛彼此连接的需求 。 如果陌生人社交产品不敏感的捕捉到这一变化并做出适时的调整 , 恐怕将来狭义陌生人社交的场景会越来越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