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40分钟!央视专题推介重庆云阳( 二 )


本文插图

#上游新闻#40分钟!央视专题推介重庆云阳
本文插图

因长江三峡工程蓄水 , 2002年10月8日张飞庙正式闭馆拆迁……
#上游新闻#40分钟!央视专题推介重庆云阳
本文插图

几经周折 , 张飞庙新址最终选在了与新县城隔江相望的现盘龙街道龙安社区的狮子岩下 。
#上游新闻#40分钟!央视专题推介重庆云阳
本文插图

“斜门歪道”是千年之前修筑张飞庙的工匠们依山取势的一种建筑方式 , 将山门取西向 , 暗寓朝向成都 , 与东吴相背的忠烈之愿 。 为了不改变原来的庙门朝向 , 古建修复团队在比照原样修旧如旧的同时 , 还求新求变地在新址改造山势 , 让长江、云阳城和张飞庙三者格局一切照旧 。
#上游新闻#40分钟!央视专题推介重庆云阳
本文插图

#上游新闻#40分钟!央视专题推介重庆云阳
本文插图

出身云阳的彭聚星在清末曾官至学部主事 , 告老还乡后主持重修张飞庙 。 将自己收集的大量名家书法作品捐出来 , 让古老的庙宇充满儒雅之风 , 成就了张飞庙“秀于蜀东”的“文藻胜地”美名 。
#上游新闻#40分钟!央视专题推介重庆云阳
本文插图

#上游新闻#40分钟!央视专题推介重庆云阳
本文插图

刻于南梁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的《天监碑》质实洞达 , 雄肆遒劲 , 距今一千五百多年 , 是存世绝少的萧梁石刻 , 是张祠金石的代表藏品 。
#上游新闻#40分钟!央视专题推介重庆云阳
本文插图

桃片糕承载舌尖记忆
相传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 , 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的诗人杜甫寓居云阳 , 因抑郁成疾口味寡败 。 让杜甫心绪渐渐舒展开的 , 正是仆人于一老者处购来的桃片糕 。
#上游新闻#40分钟!央视专题推介重庆云阳
本文插图

传统的桃片糕 , 色泽洁白 , 粉质细腻 , 组织紧密均匀 , 有明显的桃仁块;大小厚薄均匀 , 片无粘连 。 桃片散如展卷 , 卷裹不断 , 细腻化渣 , 香甜爽口 , 有韧性又不粘牙 。 除了开袋即食 , 当地人还喜欢用热水泡食 , 甚至用鸡蛋调和后以油煎炸 。
#上游新闻#40分钟!央视专题推介重庆云阳
本文插图

#上游新闻#40分钟!央视专题推介重庆云阳
本文插图

云阳桃片糕 , 以糯米、桃仁、白糖、饴糖为主要原料 , 配上本地农人精炼的猪油 , 才得此味 。
#上游新闻#40分钟!央视专题推介重庆云阳
本文插图

#上游新闻#40分钟!央视专题推介重庆云阳
本文插图

生态发展 情怀永续
作为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搬迁县 , 三峡工程蓄水后 , 云阳老县城全部淹没在水位线以下 。 在新县城开始新生活的云阳人 , 一刻都没有忘记过老县城中的生活记忆 。
#上游新闻#40分钟!央视专题推介重庆云阳
本文插图

四方井片区过去是云阳的边沿地带 , 昔日的砂石码头、木材厂、临时建筑和杂乱开垦的零星菜地让这里的环境杂乱无章 。 如今一个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被称为“石来运转”的迷宫 , 成为了云阳最具人气的新地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