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金融研究院」疫情之下,需警惕消费贷款“滑坡”,原创( 二 )


不妨拿美国次贷危机做例子 。 从微观层面看2008年金融危机 , 没能及时阻断“债务-通缩”机制 , 被很多经济学家视为危机升级的核心原因 。
2001年之后 , 美国住房贷款大放水 , 很多低收入群体得以通过贷款买房上车 , 这部分贷款被称为“次级贷款” 。 2004年起 , 美国进入加息周期 , 利率上升 , 于2006年刺破楼市泡沫 , 房价开始下跌 , 在“债务-通缩”机制下 , 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具体见《美国百年危机史:这一次 , 美联储也不灵了》) 。
房价下跌让一些房产变成负资产(房屋售价低于购房贷款未偿还本金) , 贷款人不再还款 , 房屋被金融机构收回并通过拍卖公司拍卖 。 为追求快速回款 , 拍卖价格通常低于平均价格 , 而较低的拍卖价格又会拉低平均价格 , 加速房价下行 , 让更多的房产变成负资产 , 更多的房子加入拍卖市场 , 此时 , 房价下跌的滚雪球效应产生了 。
房价下跌会产生严重的财富缩水效应 , 在“债务-通缩”机制下 , 贷款购房家庭大幅降低消费支出 , 让经济深陷衰退之中 。 雪上加霜的是 , 危机发生后 , 很多房贷家庭个人信用分受损 , 再贷款能力下降 , 现金流紧张 , 消费支出迟迟难以恢复 。
数据显示 , 直至2011年 , 美国每4套住房抵押贷款住房中仍有1套处于负资产状态 。 家庭消费的持续低迷 ,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美联储的放水政策有效性 。 结果是 , 尽管美国股市于2009年初即恢复涨势 , 但经济复苏持续乏力 , 直至2015年底 , 美联储才敢放心地步入加息周期 。
事后反思 , 美国一些经济学家提出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若采取诸如“强制破产”“本金减记”政策降低债务负担 , 同时畅通高负债家庭的再贷款机制 , 将大大加快美国经济复苏进度 。
“以人为鉴 , 可明得失” , 就当前国内情况看 , 促消费需阻断“债务-通缩”循环 , 扭转消费贷款缩水趋势应成为第一要务 。
五大举措 , 激活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
疫情之后 , 监管机构普遍放松了监管要求 , 如提高小贷公司的杠杆率上限 , 加速批复消费金融公司设立申请等 。 把缰绳放松 , 有助于创造一个宽松的放贷环境 , 但现在问题出在主观层面——金融机构主观上不愿意放贷 , 借款人主观上不愿意借钱——单纯靠放松监管 , 效果有限 。
就好比疫情期间 , 很多国家取消防疫用品关税 , 却并不能有效解决防疫物资紧缺问题 , 因为瓶颈不出在关税上 。 特殊时期 , 需要猛药 , 试举如下:
一是适当放宽利率定价权 。 36%的上限仍应坚守 , 但是否仍要对24%设限 , 不妨酌情考虑 。 在不确定的环境下 , 客群风险上升 , 适当放宽利率定价权 , 能有效激活贷款机构的放贷积极性 。
二是发放“免息券” , 精准促消费 。 财政部门可以发“消费券” , 金融机构也可以发“免息券” 。 疫情之后 , 苏宁任性付联合十余家银行推出“24期免息分期活动” , 用户在苏宁易购平台购买手机、家电、3C、珠宝、箱包等商品 , 最高可享受24期免息分期优惠 。 金融机构出资金、零售企业出场景 , 精准促消费 , 效果很好 , 不妨全行业推广 。
三是厘清责任边界 , 激活线下场景分期 。 疫情之下 , 线下场景归零 , 教育分期、装修分期、旅游分期等线下分期也接近归零 。 当前 , 线下消费场景开始复苏 , 但线下场景分期却没有同步复苏 。
近年来 , 线下场景分期屡屡爆出场景方跑路问题(长租公寓、教培机构等) , 金融机构屡屡受牵连 , 对线下场景开始敬而远之 。 其实问题关键就是责任边界不清晰 , 金融机构承担了不应承担的责任 , 只要能明确责任边界 , 让金融机构无后顾之忧 , 就能重新激活线下场景分期的活力 , 为线下消费复苏贡献力量 。
四是放宽不良贷款口径 , 松开金融机构手脚 。 2019年以来 , 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口径全面收紧 , 从防控风险的角度看是好事 , 但当前环境下 , 过严的不良贷款口径只会加剧金融机构顺周期效应 , 加重金融机构慎贷情绪 。
仅就消费金融来讲 , 虽然借款人逾期率攀升 , 但主要是疫情短期冲击所致 , 中长期看 , 劳动力紧缺的宏观背景下 , 借款人不难找到工作、偿还贷款 , 逾期转化为真实损失的概率很低 。 此时放宽不良贷款口径 , 既能激活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 , 长期看又不会恶化真实损失 , 值得尝试 。
五是畅通金融机构资金获取渠道 , 鼓励银行开仓放粮 。 穿透来看 , 银行已成为各类消费贷款机构的主要资金方 。 疫情之下 , 危与机并存 , 多数机构选择关上闸门、提高门槛;也有机构愿意逆势扩张、做大市场份额 , 但苦于无米下锅 , 没有钱 。 作为资金方 , 银行或基于资产质量担忧 , 或忧虑数据合规影响 , 普遍提高资金合作门槛 , 掐住了很多消费贷款机构的资金管道 , 这些机构恰恰是服务低收入客群的主力军 。
在此背景下 , 监管机构可出台专门政策 , 鼓励银行与非银行消费金融机构合作 , 对于一些含混不清或以讹传讹的潜在合规风险 , 予以清晰解读说明 , 解除银行后顾之忧 。
市场失灵与调控之手
危机之下激活金融机构放贷意愿 , 一直是各国货币政策的难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