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作家记录的“方舱医院”火了,这是神奇的中国经验

@湖南作家记录的“方舱医院”火了,这是神奇的中国经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3月18日 , 湖南作家纪红建的文章《生命之舱》被《人民日报》整版刊发 。
“胜利的方舱 ,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随着最后一名痊愈病人走出武昌方舱医院 , 回身朝送别的医护人员敬礼……3月10日 , 武汉16家方舱医院患者全部清零、休舱 , 这个看似普通的日子 , 被赋予了另一层深意 , 成为了2020年春天的最美定格 。
@湖南作家记录的“方舱医院”火了,这是神奇的中国经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3月10日15时 , 最后一名痊愈病人走出武昌方舱医院 , 并回身朝送别的医护人员回身敬礼 。
3月18日 , 《人民日报》副刊整版刊发一篇题为《生命之舱》的文章 , 湖南作家纪红建用最朴素、真挚的笔触 , 将方舱医院从诞生、建设、启动到收治患者的故事娓娓道来 , 感染了无数读者 。
毋庸置疑 , 除了10天时间书写中国传奇、令世界叹服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外 , 还有一个奇迹 , 那就是2天一个的“方舱医院” 。
事实上 , “方舱医院”的价值和意义一点儿也不亚于“火神山”“雷神山” , 这个经验来自于2003年的那场非典 , 小汤山医院模式在此次打赢武汉疫情保卫战中大放异彩 。
正如2月28日 , 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所介绍 , 方舱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舱” , 建设方舱医院是一项非常关键、意义重大的举措 。短期内扩充了医疗资源 , 让四类人员在“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早尽早”的要求下实现“四集中” , 避免数量巨大的轻症患者病情恶化 , 进而实现稳定疫情、稳定人心 , 无疑是扭转武汉疫情防控的关键之举 。
37个日夜 , 从开建到休舱 , 这些战“疫”中的“生命之舱” , 就像一个微缩的世界 , 蕴藏着别样的人间烟火 , 书写了无数个中国奇迹 。
生命之舱
疏通救治的“堰塞湖”
@湖南作家记录的“方舱医院”火了,这是神奇的中国经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3月8日拍摄的武昌方舱医院内景 。
2月2日 , 全国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7万余例 , 其中三成在武汉 。数字背后潜藏着更多危机 。定点医院患者爆满 , 医疗资源极度紧张 , 大量确诊的轻症患者只能居家隔离……一边是奇缺的床位 , 一边是大量待收治的患者 。两难之下 , 方舱医院应运而生 。
面对刻不容缓的形势 , 中央指导组果断决定:建设方舱医院 。2月3日晚 , 火速启动首批三家方舱医院的改建工作 。
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 ,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被快速改造成方舱医院 , 其他的方舱医院也陆续建成 , 武汉基本上以每1.5天新建一座方舱医院的速度在推进 。2月22日 , 武汉共有16座方舱医院在运行 。在这场生死竞速中 , 中国展现出了令世界叹服的“向心”速度 。
方舱医院投用后 , 开放床位1.3万多张 , 累计收治患者1.2万余人 , 使大量患者在短期内得到收治 , 实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 , 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舱” 。
信心之舱
传递春天的希望
@湖南作家记录的“方舱医院”火了,这是神奇的中国经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3月9日 , 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给患者测量体温 。
“宁可备而不用 , 坚决不能用而不备” , 随着2月5日首家方舱医院开舱 , 拥有上万张床位的16家方舱医院陆续启用 , 让“一床难求”的困境得到了有效破解 , “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贯彻到了实处 , 也让武汉市民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