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缝间的历史』古代科举考试如何作弊?清朝作弊大案,触目惊心!


文/晚风暮雨
诗曰:
富家不用买良田 , 书中自有千钟粟 。
安居不用架高梁 , 书中自有黄金屋 。
出门莫恨无人随 , 书中车马多如簇 。
娶妻莫恨无良媒 , 书中自有颜如玉 。
男儿欲遂平生志 , 五经勤向窗前读 。
作这首《劝学诗》诗的 , 乃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 , 诗中鼓励人们刻苦读书 , 早日考取功名 , 从而实现抱负 , 走上人生巅峰 。

『指缝间的历史』古代科举考试如何作弊?清朝作弊大案,触目惊心!
本文插图

宋真宗画像
自从隋朝首创科举以来 , 中国读书人如果想走上仕途 , 面前只有科举一条路 , 很多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 , 最终得以金榜题名 , 但也有一部读书人 , 不愿埋头苦读 , 醉心于终南捷径 , 挖空心思使用各种手段作弊 。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 中国1300多年的科举历史 , 其实就是一部作弊与反作弊的斗争史!
隋唐时期 , 科举考试制度很不完善 , 有很多漏洞可钻 , 作弊者几乎不用费多少心思就能得逞 , 但进入北宋后 , 宋朝皇帝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杜绝舞弊:

『指缝间的历史』古代科举考试如何作弊?清朝作弊大案,触目惊心!
本文插图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 , 宋太宗实行“糊名考校”法 , 即糊住试卷上的考生姓名 , 再由考官阅卷;
咸平三年(公元999年) , 宋真宗派官员专门负责封印卷首;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 , 张士逊为省试贡院监门官 , 有亲戚在进士中 , 请求避嫌 , 得宋真宗允许 , 并诏令:“自今举人与试官有亲嫌者 , 移试别头” , 此后 , 省试正式实施“别头试”;
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 , 宋真宗设誊录院 , 负责将考生试卷誊录一份副本 , 考官阅卷时只看副本;
明道二年(公元公元1033年) , 宋仁宗实行弥封制 , 各级科举考试 , 全部在考生交卷后 , 密封卷首 。

『指缝间的历史』古代科举考试如何作弊?清朝作弊大案,触目惊心!
本文插图

此外 , 宋朝还沿用晚唐以来采用的“锁院”制度 , 即被任命为知贡举(主考官)的官员 , 必须被隔离50余天 , 直到考试结束 , 期间不得回家、不许见亲人、朋友 , 也不能通信 。
随着考试制度的日益完善 , 作弊手段也不断推陈出新 , 逐渐发展出一套专业手法 , 常用的有:贿买、假冒、挟带、请托、递条子、传递文字、割卷、枪替、换卷等等 。
俗话说:道高一尺 , 魔高一丈 。 无论预防作弊手段有多完备 , 无论惩罚作弊手段有多严厉 , 总有人为了荣华富贵不惜铤而走险 , 也总有人能够作弊成功 。
历史上发生过很多触目惊心的科举舞弊案 , 一起去看看吧 。

『指缝间的历史』古代科举考试如何作弊?清朝作弊大案,触目惊心!
本文插图

清朝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 , 丁酉科场案 , 顺天、江南、河南、山东、山西发生“五闱弊案” , 2名主考和18名房官被全被处死 , 数十人被判流放到尚阳堡、宁古塔充军 。
顺治十六年 , 所有举人在太和殿前 , 在风雪中站在青砖地上考试 , 每名举人身后都站着两名持刀的御前侍卫监场 , 一旦发现有人舞弊 , 当场手起刀落 。
《三冈识略》记载:“(是日)严霜厚三寸 , 鬼嚎不止 。 ”《心史丛刊》记载:“复试时既威之以锒铛、夹棍、腰刀 , 又每一举人以两持刀之护军夹之 。 ”
清朝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 , 顺天府乡试 , 考前进行了一次严查 , 共搜出“挟带(打小抄)”者42人 , 更让人吃惊的是有3000多考生害怕严查 , 不敢走进考场 , 直接弃考 。

『指缝间的历史』古代科举考试如何作弊?清朝作弊大案,触目惊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