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小子终极装备」加速资本化的中国快递市场,大步走向供应链“大时代”!( 二 )


低廉的快递费使得拼多多低客单价商品包邮成为可能 , 这是中国电商渗透率和快递件量规模远高于美国的关键原因 。
市场空间还有多大?
据预测 , 2020~2023年行业件量增速 , 仍有望超过GDP增速的2倍 。
在组织模式上 , 有专家认为物流外包优于自建网络 , 加盟和直营适应场景存差异 。 基于行业比较、中外对比及时间维度 , 可以得出电商件价格战未触底 , 时效件中长期格局存变数 。
据研究表明 A 股快递是典型的内资定价品种 , 主流策略是事件驱动和区间交易;这意味着投资者容易高估短期波动 , 低估长期复利 。
2019年 , 中国快递件量达到 635 亿件 , 连续六年稳居世界第一 , 业务收入达到 7500 亿人民币 。
另据根据 Pitney Bowes 研究显示 , 2018年中国快递件量占全球十三个主要国家的59% , 大幅领先于其他国家 。 以 4Q19 为例 , 估算通达系件量结构为:阿 里/拼多多/其它电商/散件各占 55%/25%/10%/10% , 顺丰件量结构为:空运时效/陆运时效 /特惠专配/电商特惠/其它各占 15%/25%/30%/20%/10% 。
2019财年(2Q18-1Q19) , 研究机构测算阿里巴巴订单转化率为 43% , 考虑约20%虚拟订单 , 实物订单转化率约 55% , 和拼多多的估计值基本一致 。
国际对比 , 中国电商渗透率高于主要国家:1)低廉的快递价格和低效的线下渠道;2)GMV 口径(包含未成交和未 交付订单)高估了名义渗透率 。
考虑实际渗透率可能低于名义值 , 以及去中心化电商的拉动 , 研究机构预测 2020~2023年 , 中国快递件量增速仍有望超过 GDP增速的2倍 。
组织模式之争 电商自建物流的标杆企业当属亚马逊和京东:亚马逊相对于美国本土三大快递的竞争优势是制度经济学意义上的;京东物流仍处于快速扩张阶段 , 加盟模式“众邮快递”带来新的变化 。
加盟和直营模式无优劣 , 但适应场景存显著差异 , 高端产品和核心区域适宜直营 ,低端产品和非核心区域适宜加盟(FedEx Ground 也采用加盟模式) 。
(1)自建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由于美国快递服务价格较高(我们估计约为 6~8 美元/件 , 远高于中国的 4~6 元/件) , 给亚马逊带来了较大成本 。 除仓储外 , 亚马逊自建航空运力、干线车队和配送能力 , 以减少对美国三大快递的依赖 。
2019 年 6 月和 8 月 , FedEx 先后终止了和亚马逊自营业务的空运/ 陆运合约 , 成为其净利润连续两个财季下滑的关键原因 。 不少投资者担心 , 同样的案例是 否可能发生在中国 。
据研究表明:亚马逊相对于美国三大快递的成本优势是制度经济学意义上的 。 由于美国三大快递内部工会力量强大 , 其人工成本显著高于亚马逊 , 周末物流配送也存在较大限制 。 亚马逊内部无工会组织 , 这是其“节约”派送成本的关键原因 。
这一现象类似于国内通达系不为快递员缴纳社保 , 以此获得成本优势 。
京东2007年自建物流有其特殊背景:
1)彼时通达系的快递费较高 , 而服务品质偏低;2) 由于京东高客单价 3C/家电占比很高 , 消费者普遍要求货到付款 , 但第三方物流代收资金 安全难以保证 。
此后 , 京东在物流领域持续发力 , 以保持其对阿里的体验优势 。
时至今日 ,京东物流已全面开放 , 但仍无法回避成本问题 。 2019 年初 , 京东物流实施了新一轮改革以降低成本 , 直接原因是京东物流 2018 年亏损 23 亿 , 扣除内部结算亏损 28 亿 。
根据京东履约费用和物流及其它收入 , 测算到京东 2019 年日均件量在约1000 万单 , 和通达系存在较大差距;仓配+直营模式也带来了较高的运营和合规成本 。 因此 , 不难理解京东加盟模式“众邮快递”起网的意图 。
2019 年 11 月 , 唯品会(19 年日均订单量 155 万)宣布关闭旗下品骏快递 , 并将快递业 务外包于顺丰 。 从今年一季度运营情况 , 顺丰为唯品会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 由此推断 , 或许中小电商物流外包将成为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