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流」为了提高反应速度,大脑不惜“卸磨杀驴”


大脑的反应速度影响社交过程中的个人魅力 。 虽然人们能在短时间内回答一道简单的问题 , 但你的反应速度是1秒还是2秒 , 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 。
试想 , 当有人出了一道脑筋急转弯 , 第一个给出答案的人往往要比那些反应迟钝的人显得更有魅力 。 同样 , 迅速反应能力也能让人在竞技游戏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
「生物流」为了提高反应速度,大脑不惜“卸磨杀驴”
本文插图
神经递质释放的速度
大脑的反应速度 , 从根本上讲 , 依赖于神经信号传递的速度 。 在复杂的神经网络中 , 神经元之间形成突触结构 , 相互传递信息 。 信息传递的第一步 , 就是聚集在突触的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 释放神经递质 。 因此 , 大脑的反应速度 , 首先取决于神经递质的释放速度 。
「生物流」为了提高反应速度,大脑不惜“卸磨杀驴”
本文插图
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 当信息传递时 , 突触前神经元中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 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中 , 神经递质结合到突触后膜的受体上发挥作用 , 从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反应 。
通常 , 积累在突触前膜的囊泡数目足够多 。 递质释放的限速步骤是 , 聚集的囊泡与突触前膜依次融合的速度 。 这一过程 , 其实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
「生物流」为了提高反应速度,大脑不惜“卸磨杀驴”
本文插图
聚集的囊泡与突触前膜依次融合
在突触前膜 , 并不是所有的位置都可以融合囊泡 , 释放递质 。 突触前膜的空间可划分为两类 , 一类是能够和囊泡融合的活动区(active zone) , 另一类是围绕在活动区周围的活动旁区(periactive zone) 。 虽然有很多囊泡在突触前膜积累 , 但是 , 只有少数的囊泡能够直接触碰活动区 , 释放递质 。
因此 , 神经元想要快速释放神经递质 , 就要保证一定时间内 , 尽可能多的囊泡接触活动区 。 这就要求 , 囊泡与活动区接触并释放囊泡后 , 迅速让位给后继的囊泡 。
「生物流」为了提高反应速度,大脑不惜“卸磨杀驴”
本文插图
大量囊泡(黄色)聚集在突触前膜 , 直接接触突触活动区的囊泡(蓝色)能够释放神经递质
囊泡释放过程需要复杂的分子机器 , 一旦释放完成 , 这些分子机器就需要迅速清理掉 。 否则 , 会阻挡后续囊泡的结合 , 从而拖慢递质释放速率 。
「生物流」为了提高反应速度,大脑不惜“卸磨杀驴”
本文插图
囊泡释放过程的分子机器 , 主要是拉近囊泡与细胞膜的SNARE复合体 。 简单来说 , 位于囊泡上的v-SNARE(Synaptobrevin)和位于细胞膜上的t-SNARE(Syntaxin, SNAP25)形成SNARE复合体 。 该复合体像拉链一样 , 将囊泡拉近质膜 , 使其与质膜融合 , 并随后打开融合孔 , 释放神经递质 。 (详细过程请看:囊泡释放神经递质 , 原来全靠一种蛋白复合体 。 )
「生物流」为了提高反应速度,大脑不惜“卸磨杀驴”
本文插图
一个囊泡释放完毕 , 参与其中的SNARE复合体必须快速清理掉 。 如此 , 下一个囊泡才能靠近活动区 。
那么 , SNARE复合体这头拉磨的驴 , 在完事后是如何被清理掉的呢?
「生物流」为了提高反应速度,大脑不惜“卸磨杀驴”
本文插图
“卸磨杀驴”——清除影响递质释放速度的瓶颈
SNARE复合体在行使功能时 , 称为反式复合体(trans-SNARE complex) 。 反式复合体通过拉链式的变构 , 能够把囊泡拽到细胞膜上 , 完成膜融合以及递质释放 。 膜融合之后的SNARE复合体结构变顺式 , 称为顺式复合体(cis-SNARE complex) 。 顺式复合体没有功能 , 需要被解装配成零件 , 以回收再利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