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南京应是“七朝古都”!( 三 )


前文已言 , “东吴”政权由曹魏政权册封 , 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 , 建立“吴国” , 这时候的“国”仅只是一个诸侯国而已 。 如果从公元222年算起 , 至280年灭亡 , 东吴政权前后仅存了58年;如果从公元229年“三国”概念正式出现、孙权宣布自己当皇帝算起 , 这个政权也就仅存了51年 。 换言之 , 东吴在南京的建都史只有51年而已 , 且属割据性质的小朝廷 。
我们再看洪武元年(1368年)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权 , 定都应天府(今南京) , 实现了华夏一统 。 永乐十八年(1420年) , 明成祖朱棣下诏迁都顺天府(今北京) , 改应天府为“南京” , 并在南京虚设了没有太多实权的“六部”等中央机构 , 称南京某部 。 一直到公元1421年 , 明代迁都工程才算完成 。 明王朝定都“南京” , 前后长达53年之久 。 算起来 , 已完全超过了东吴迁都政权在南京的51年时间 。
东吴政权始建于鄂州(今武昌) , 前后仅有9年 , 鄂州人民至今没有忘掉这段历史 。 明王朝50多年后才迁都今北京 , 今天“南京”的名称也是由明王朝给的 , 南京人、尤其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文史工作者们 , 为什么会缺少鄂州人民那样的情怀 , 去大胆热情地拥抱大明王朝、让她正式进入南京都城史的行列中来呢?
放眼望去 , 历史上的所谓“六朝” , 对今天的南京留下了什么?留下了孙权墓 , 留下了南朝陵墓石刻 , 留下了南京图书馆负一楼考古发掘发现的六朝宫城遗迹残迹 , 留下了前些年借助开发商之力才建成的“六朝博物馆” 。 六朝对古城南京的影响 , 尤其是东吴政权对今天南京城的影响是零碎的、不完整的、短命的、阴冷的 。 有无知者甚至将南朝陵墓石刻的“辟邪”作为南京市的吉祥物或市徽来崇拜 , 并且将其原样原大复制后 , 由陵墓墓道“神道”两侧而置于南京城门的中山门(朝阳门)入口处 , 置于南京车站广场的中央 , 那种感觉仿佛是要告诉人们 , 他们是在把南京市当作一个更大的帝王陵墓来对待 , 要让辟邪来守护着 。 这是对南京市的诅咒啊 , 它会进一步增加这座城市的阴气!由此我想到 , 镇江的丹阳市 , 对真正的南朝陵墓石刻不认真地下力气加以保护和利用 , 而是在城市的入口处 , 让一尊仿制的南朝帝王陵墓前的“天禄”在那里张开大嘴 , 面对无数到来的生灵 , 那规格 , 比南京的“辟邪”还要高 。 对历史文化知识内涵正确理解的严重缺失 , 已经使我们的现代城市从精神层面生病了 。

『六朝古都』南京应是“七朝古都”!
本文插图
【『六朝古都』南京应是“七朝古都”!】

我们再看大明王朝 , 它对于今天的南京城、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 , 其影响之大、之正能量 , 是随手可触、随眼可见的 。 请看——
明城墙——世界上保存最长的古城墙 , 南京人的骄傲;明孝陵——南京出现的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明故宫遗址——南京市主城区面积最大、档次最高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箍桶巷、木匠营、扇骨营、剪子巷等老街巷——现在听起来土得掉渣 , 但却是南京明代地名的活化石;南京城门——南京城市中轴线的“准星”和城市主要交通要津所在;明代护城河——与城墙一道 , 是构成南京城内城外、老城新城的分水岭 , 等等 。
明王朝 , 对于南京人、对于南京城的影响 , 是世界性的 , 是历史性的 , 是现代性的 , 更是永久性的!南京市的标志是什么?体现这座城市精神面貌的是什么?不是辟邪 , 不是天禄 , 而是“龙蟠虎踞”的气魄、是明城墙的雄伟壮观 。 如果要给这座城市找回一个吉祥物 , 那也应该是“凤凰台上凤凰游”的金“凤凰”!
如果我们承认东吴政权的合理性 , 遵从唐代人的提法而保留东吴在“六朝”的行列 , 那么 , 作为一千多年后的南京人 , 更不能忘记明王朝 , 而应该热情地接纳明朝 , 以明王朝在南京建都为自豪!作为学术界乃至于南京市的宣传文化部门 , 更要尊重历史 , 再学一点历史 , 坚持以辩证的、唯物的、发展的历史观来认识、评价、定位南京 , 而不是古人云亦云 , 而不应视而不见或羞羞答答 。 我们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史学观 , 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 继承发展前人的史学理论成果 , 弃南京“十朝都会”之说如敝屣 , 用现代词汇“都会”一词来称谓历史上的“京师”重镇 , 这是史学界之大忌;请将南京“六朝古都”这顶旧毡帽放进博物馆吧 , 还南京堂堂正正、明明白白之“七朝古都”桂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