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一位帝师,一位权臣,两人的恩怨情仇,埋下了甲午战争失败的祸根

甲午惨败 , 光绪朝堂上问罪李鸿章 , 却牵出一段二十年前的恩怨
在甲午战败后 , 光绪皇帝曾在朝堂之上质问李鸿章 , 北洋水师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 全军覆没?
李鸿章如实回答 , 北洋诸舰 , 皆为老舰 , 数年间未增添一支新舰 , 且连炮弹都未曾购买过 。
光绪接着问 , 那为何不买?
李鸿章答到 , 没钱 。
光绪再问 , 朝廷每年都有给北洋水师预拨银两 , 银子哪去了?
李鸿章用眼光扫了一下朝堂上的翁同龢 , 冷冷地回来一句 , 那就请皇上去问翁师傅吧 。
这位翁师傅就是光绪皇帝的老师 , 官至户部尚书兼军机大臣 , 不仅参与中枢朝政 , 也是光绪皇帝最为信赖的人之一 。
可就是这位掌管大清财政的中枢大臣 , 却因与李鸿章的个人恩怨 , 对于预拨给北洋水师的经费一再拖延、挪用 , 甚至是以户部的名义下令暂停北洋水师从西洋购买船舰、炮弹、枪械两年!
【翁同龢】一位帝师,一位权臣,两人的恩怨情仇,埋下了甲午战争失败的祸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鸿章(左)与翁同龢(右)
北洋水师至此不仅在装备上再无升级 , 而且连日常的维修保养 , 实弹训练都几乎难以为继 , 这是导致后来是甲午惨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
那翁同龢与李鸿章的恩怨究竟为何而起 , 以至于让翁同龢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 执着于个人恩怨 , 从而酿成如此大错呢?这还得从二十多年前说起 。
父亲气亡、兄长流放 , 皆因李鸿章那支如刀之笔
那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晚期 , 翁同龢的哥哥翁同书时任安徽巡抚 , 在定远被太平军围城时 , 居然弃城逃跑 , 犯了失守封疆之罪 , 按照大清律例 , 罪应当斩 。
但曾国藩念其父时为当今同治皇帝的师傅 , 放其一马 , 令他戴罪立功 。但他后来又因处事不当 , 严重失职而激起内部兵变 , 彼此自相仇杀 , 导致寿州城失守 。这一次 , 罪上加罪 , 再无可赦 。
【翁同龢】一位帝师,一位权臣,两人的恩怨情仇,埋下了甲午战争失败的祸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太平军围城
曾国藩这次决定要上奏弹劾翁同书 。但当时 , 翁同书的父亲翁心存是同治皇帝的师傅 , 要想参倒他的儿子 , 就必须得在奏章的措辞上细心考量 , 让皇上不至于碍于情面 , 秉公查办 , 这让当时曾国藩颇为踌躇 。
这时他想到了自己一位得心的幕僚——李鸿章 。由李鸿章代笔写就了这份弹劾的奏章 , 曾国藩一看就大为赞赏 。其中一句写道:“臣职分所在 , 例应纠参 , 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 , 膽顾迁就 。"这一措辞严峻 , 而又锋芒内敛的弹章 , 使同治皇帝也无法为翁家予以宽待 , 于是朝廷只好判了翁同书“斩监候” , 也就是死缓了 。
他的父亲翁心存听到这个消息 , 一口气没上来 , 结果先死了 。皇帝这才借口“眷念师傅" , 将翁同书从轻判罪 , 但也是死罪免了 , 活罪难逃 , 最终翁同书被充军新疆 , 这一辈子奉献在大西北的荒漠中了 。
公报私仇 , 被人识破终遭罢官 , 落得“居心叵测 , 怙势弄权”这八个字
想想看 , 父亲之死 , 兄长流放 , 全因李鸿章那支如刀之笔 , 翁同穌能咽下这口气、能不伺机报仇吗?等了二十多年 , 终于光绪皇帝亲政了 , 作为光绪皇帝师傅的翁同龢也入值军机 , 成为了执掌朝政的中枢大臣 。这时的翁同龢也终于等到了机会 , 可以一解父兄之仇了 。
所以我们看到后来无论是在北洋海军军费上 , 还是在甲午开战之前是战是和的朝堂争论上 , 甚至是在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条款问题上 , 翁同龢都是坚定地站在李鸿章的对立面 , 做到了“两个凡是” 。凡是李鸿章要求的 , 我都拒绝 , 凡是李鸿章坚持的 , 我都反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