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历史』太原保卫战,北宋武不能战文不能治,反应迟钝的北宋给了金人机会( 三 )


《宋史.种师中传》时粘罕避暑云中 , 留兵分就畜牧 , 觇者以为将遁 , 告诸朝 。 知枢密院许翰信之 , 数遣使督师中出战 , 且责以逗挠 。
许翰误认为金人大举北撤了 , 这是救援太原的好时机 , 所以多次催促种师中出战 , 这是兵家大忌啊 , 既然选择了种师中为三路大军的主帅 , 那么什么时候打 , 该怎么打都应该有他来定 , 而不是一个在后方的人听了几句没有查证的消息就下决定 。

『尘封历史』太原保卫战,北宋武不能战文不能治,反应迟钝的北宋给了金人机会
本文插图

种师中不得已贸然出击 , 结果得知宋军计划的金军再举南下驰援太原城外的金军 , 种师中所率的部队遭遇了敌军主力的围攻 。
《宋史.种师中传》五月 , 抵寿阳之石坑 , 为金人所袭 。 五战三胜 , 回趋榆次 , 去太原百里 , 而古、灏失期不至 , 兵饥甚......师中身被四创 , 力疾斗死......师中老成持重 , 为时名将 , 诸军自是气夺 。
这个时候本该出现在战场的姚古张灏却没有出现 , 因畏敌而不前 , 这使得种师中所部成为了孤军 , 种师中兵败身死 , 而姚古张灏所统帅的两路宋军也被金军一一击溃 , 一个假消息令宋军贸然出击 , 折损了一员战将 。
这场战争简直就是北宋无数次对外战争的一个缩影 , 后方干预前线指挥加上各路宋军统辖不协调 , 屡屡被敌军一一击败 , 基本上拥有这两个因素 , 宋军败局已定 , 也就是在北宋初期对辽的战争不同 。
那是因为北宋初期对辽战争中 , 宋军军魂犹在 , 将领忠勇 , 各路宋军将领都有不错的指挥水准 , 临战时大家可以相互商议出合理的退敌方略 , 但是到了北宋末 , 经历了百年 , 被打压的武将 , 大多失去了出色的指挥能力以及忠勇之心 , 又有几个像种师中这样的将领呢?

『尘封历史』太原保卫战,北宋武不能战文不能治,反应迟钝的北宋给了金人机会
本文插图

第二次救援太原的行动更加可耻 , 因为根本原因上 , 这次救援行动 , 只不过是北宋朝堂权力斗争的产物 。
《宋史.李纲传》纲言:「臣书生 , 实不知兵 。 在围城中 , 不得已为陛下料理兵事 , 今使为大帅 , 恐误国事 。 」因拜辞 , 不许 。 退而移疾 , 乞致仕 , 章十余上 , 不允 。 台谏言纲不可去朝廷 , 上以其为大臣游说 , 斥之 。
种师中战败后 , 李纲被人推举成为统帅去救援太原 , 这有些太过离奇了 , 虽说在第一次开封保卫战中 , 李纲有过不错的表现 , 但那也是守城战 , 守城和救援是有差别的 , 而且那时也是李纲面对时局的权宜之计 。
而被任命为救援太原的统帅 , 这就为难人了啊 , 李纲也不是说不敢去 , 是真的指挥不了各路大军啊 , 他在军中又没有足够的威望 , 他想要辞官 , 宋钦宗都不准 。
其实宋钦宗只是想把李纲调离朝廷而已 , 李纲远离朝堂 , 也就无法在影响北宋的决策了 , 更尴尬的是 , 李纲在前线并不能统领各路宋军 。
《宋史.李纲传》宣抚司兵仅万二千人 , 庶事未集 , 纲乞展行期 。 御批以为迁延拒命......御批日促解太原之围 , 而诸将承受御画 , 事皆专达 , 宣抚司徒有节制之名 。
李纲被变相驱离朝堂 , 到了前线更加悲剧 , 他只能调动直属于自己的部队 , 其他各路将领都受到宋钦宗的直接管辖统领 , 话说宋钦宗别的不行 , 干预前线将领作战的能力是和宋太宗有一拼 。

『尘封历史』太原保卫战,北宋武不能战文不能治,反应迟钝的北宋给了金人机会
本文插图

所以说李纲徒有统帅之名 , 而宋钦宗还有催促其出战 , 结果就是各路宋军又毫无协调能力 , 各自为战 , 被金军集中优势兵力 , 各个击破 , 可以说宋军不是去救援太原的 , 而是去送人头的 。
《宋史.钦宗本纪》河东察访使张灏与金人战于文水 , 败绩......都统制张思正等夜袭金人于文水县 , 败之 。 己酉 , 复战 , 师溃 , 死者数万人 , 思正奔汾州 。 都统制折可求师溃于子夏山 。 威胜、隆德、汾、晋、泽、绛民皆渡河南奔 , 州县皆空 。 金人乘胜攻太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