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乙肝科普:小二阳的状态可不一定是好事,病毒反弹就在一瞬间

乙肝“两对半”中的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可溶性成分, 常与血清HBV DNA同时存在, 它的完整表达与HBV的活跃复制有关 。
很多战友出现过“小二阳” (仅HBsAg、HBcAb阳性) , 那么这种状态是说明慢乙肝病情的好转吗?
让我们来看一看“小二阳“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在这个状态下病毒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
状态:乙肝科普:小二阳的状态可不一定是好事,病毒反弹就在一瞬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小二阳的形成过程
“大三阳”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 当发生e抗原的消失, 即变为“小二阳”状态时, 大部分患者此时的病毒DNA复制水平较前降低, 超过一半的患者检测不到, 此时绝大部分患者的转氨酶可以恢复正常 。
这种“小二阳”模式状态却并不稳定, 仍然可能会再次出现病毒DNA的复制, 转氨酶的异常 , e抗原可能再次变为阳性, 血清标志物也可能再次变回到“大三阳”模式 。
状态:乙肝科普:小二阳的状态可不一定是好事,病毒反弹就在一瞬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小二阳不一定比大三阳好!
下面我们来看一项研究 , 以临床实际的样本来给大家说明 。该研究选取CHB患者109例, 其中男性82例, 女性27例, 年龄18~61岁 。
所有患者均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 治疗前HBV标志物均为HBsAg、HBeAg、HBcAb阳性 (大三阳) , 在治疗过程中HBeAg转阴, 即为HBsAg、HBcAb阳性 (小二阳) 后并随访1年 。
随着药物抗病毒治疗的进行, e抗原消失人数增加, HBV DNA逐渐转阴的人数也增加, 阳性率下降, HBV DNA的对数值也随之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但在随访期间, e抗原消失时与e抗原消失后的半年及1年比较, HBV DNA对数值半年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年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治疗前ALT均数为249.85, 异常率为100.00%, 转为小二阳时, ALT异常率为21.14%, 转小二阳后的半年、1年ALT的异常率分别为19.31%、13.92% 。治疗前和治疗后转小二阳时的ALT异常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转小二阳时以及转后的半年、1年ALT异常率相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状态:乙肝科普:小二阳的状态可不一定是好事,病毒反弹就在一瞬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乙肝“小二阳”模式可能是e抗原的假阴性状态, 并不是说HBeAg彻底消失了 。这仅仅可能是病毒暂时出现隐伏的状态, 此时乙肝的病情尚不稳定, 不能准确的判断病情预后及抗病毒药物的疗效 , 不能说明“小二阳”比“大三阳”的状态更好 。
【状态:乙肝科普:小二阳的状态可不一定是好事,病毒反弹就在一瞬间】因此, 在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状况及抗病毒疗效时, 不能光看乙肝五项的指标 , 而是需要结合血清标志物,以及HBV DNA和转氨酶等多项指标全面地来进行综合判断, 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的抗病毒方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