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裁员”系误传,来看年报上碧桂园的变与不变


「碧桂园」“裁员”系误传,来看年报上碧桂园的变与不变
本文插图

在行业龙头位置上已稳居3年的碧桂园 , 一直都是备受瞩目的行业代表性公司 , 不止因为该公司庞大的储备项目、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 , 更在于自2018年以来为了应对行业周期性变化采取的积极调整策略 。
2015年以来 , 碧桂园紧随行业大势 , 把握机遇 , 通过一系列的区域裂变深耕市场 , 实现了规模快速扩张 , 成为行业龙头 。 随着行业开始进入存量时代 , 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 , 碧桂园顺应行业发展大势 , 在2018年下半年提出实行"行稳致远"战略 , 从提升全周期竞争力 , 促进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 从产品、组织等方面进行主动创新和变革 , 向管理要效益 , 激发企业内部改革动力 。
今年开工之后 , 碧桂园再次进行了集团和区域架构的优化整合 , 继续推动实现总部精干高效、区域做强做优、项目做一成一 。 "调整不是'拍脑袋'的决定 , 是'有的放矢'地打造企业内部的丛林生态 。 " 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莫斌说 , 这是针对企业管理运营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主动地自我修正 。
他表示 , 未来的区域整合还要进一步思考区域做强做优的问题 , 会以年化回报和利润总额为考核 , 而不再以规模论英雄 。 所有的区域要推动项目做一成一 , 在做强做优的同时 , 还要做精 。 未来碧桂园还有可能会根据市场、内部管理的需要进行细分 , 然后聚焦深耕、提高效能 。 另外 , 总部的精干高效还要继续进行 。 总部要向自己开炮 , 不断提升平台效率 , 给区域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
碧桂园在3月27日午间发布了2019年年报 , 让投资者可以一窥这家公司过去一年的变与不变 。
变的是增长主动控速 , 不变的是龙头地位依旧稳固
碧桂园2019年度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为5522亿元 , 同比增长10.0% 。 而回顾碧桂园过去五年 , 发展速度在行业内绝无仅有:
2015年集团全口径合同销售金额1401.6亿元 , 2016年突破3000亿元 , 2017年继续翻番攀升至5508亿元;也是在2017年 , 碧桂园销售额超过恒大、万科 , 首次登顶行业第一 。 从2015年的1400亿元到2019年的7329.5亿元(据克而瑞统计的全口径数据 。 自2018年7月起 , 碧桂园仅公布权益销售数据) , 碧桂园销售额累计增幅超过了3倍 。
伴随房地产行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 , 房企一味追求扩大销售规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 2019年 , 中央要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 以房住不炒为原则 , 市场调控趋于常态化 , 信贷和融资层面逐渐收紧 。 为适应市场调整、防范风险 , 众多房企业调整经营策略 , 逐渐把发展重点由"增量"转向"提质" , 强化品牌、科学战略布局 。 碧桂园就是其中的优等生 。
从2018年开始 , 碧桂园宣布进入"提质控速"新阶段 , 主动放缓增速 , 追求更有质量的发展 。 2019年 , 碧桂园的权益销售金额达到5522亿元 , 在2018年5018.8亿元的基础上再创新高 , 增幅达10.0% 。 这个看似并不惊人的数据 , 却是建立在行业整体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 。 根据克而瑞统计数据 , 2019年TOP100房企累计权益销售金额同比增长只有6.5% 。 换言之 , 碧桂园的权益销售金额同比增速 , 仍然高于TOP100房企的平均水平 。 碧桂园的发展速度放缓 , 只是相对自身而言 , 在市场整体放缓的背景下 , 碧桂园市场占有率仍然进一步提升、龙头地位依然稳固 。
与此同时 , 碧桂园还在进行一系列的内部组织调整 , 以适应市场变化 。 今年1月初 , 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在新年致辞中称 , 2019年是碧桂园的"全竞提升年" , 在这一年里 , 碧桂园调整组织架构、下放权限、精简流程、控费减负 , 推动总部精干高效 , 促进区域做强做优 , 支持项目做一成一 。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 , 精干高效的组织、卓越的人才团队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 。 在内部管理上 , 我们希望通过持续推进权责下放、精简业务流程、提高人均效能和加强人才培养等方式全面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 集团重新定位部分辅助性、劳动密集型岗位 , 以市场化的方式为集团提供服务 , 以有效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 同时增加人力资源的灵活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