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豆袋」缘何?二战时期的“丢豆袋”通信手段又得以重现

从“丢豆袋”谈起
■刘志存
一架“海鹰”直升机悬停于“拳师”号两栖攻击舰甲板上空 , 丢下一只装有情报信息的密封袋子 , 进而实现了信息传递 。前些时间 , 美国海军进行海上联合演练 , 不是使用现代先进的电子通信系统 , 而是以二战时期的一种通信手段——“丢豆袋”(将情报信息放在一个装有豆子的袋子中)来传递信息 。
看似落后的“丢豆袋”通信手段 , 为何又得以重现?美国海军认为 , 随着军事科技越来越先进 , 高度依赖无线电波和数字网络的现代通信 , 如数字通信、语音通信、电子通信等 , 都有可能被敌人截获 , 存在不小的安全漏洞 。而这种原始的“丢豆袋”通信手段 , 可防止因黑客攻击而泄密 , 相对可靠 。出于这种考虑 , 美军才决定再次“丢豆袋” , 以求在关键时刻将其作为“保底”通信手段 。
当前 ,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浪潮汹涌 , 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革命性突破 , 将推动未来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和制胜机理加速演进 。然而 , “战争是不确定性的王国” , 与军事技术手段不断升级相对应的 , 是战争的不确定性更加突出 。如伊拉克战争中 , 美军某旅指挥所被一发迫击炮弹击中 , 信息系统遭到破坏 , 由于缺乏备份的通信手段 , 该旅作战指挥竟中断了一整天 。
纵观世界军事变革 , 其引领者不仅在于技术、装备、兵力等的领先 , 更在于牵引军队建设和作战实践的军事思想超前 。这就要求着我们准确把握未来战争脉搏 , 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 , 抢占“先胜而后求战”的思维高地 。既要紧盯科技前沿坚定不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 努力在一些战略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 又要做到超前布局、超前谋划 , 练就过硬的“保底”功夫 , 确保牢牢掌握军事竞争主动权 。
拿军事通信来说 , 作为军队的“神经系统” , 军事情报的传递、作战指令的下达以及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等等 , 一刻也离不开 。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 , 通信手段也从传统的运动通信、简易信号通信到光纤通信 , 再到卫星通信、甚至新兴发展的量子通信逐步升级 ,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与体系对抗、系统与系统较量的趋势愈发明显 。与之相对应的 , 是未来战争中信息系统成为敌方攻击的重点 , 一旦某个节点被破坏 , 就有可能引发整个作战体系的瘫痪 , 其后果不堪设想 。可以说 , 科技手段越先进 , 越不能舍弃“替补”的招数;信息化水平越高超 , 越不能丢掉“保底”的手段 。
在一次国际联合演习中 , 一个细节让人深受触动:俄方军官每人随身携带的小包里 , 都备有地形图、指北针和手电 , 还有无线电通信中断情况下便于简易指挥的两面小旗 。他们这样做 , 何尝不是一种“保底”手段呢?未来战场瞬息万变 , “保底”手段在危急时刻可能就是保命的本钱、制胜的绝招 。
信息化的大脑代替不了机械化的手脚 。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战场需求 , 不等于要完全抛弃传统的训练内容 , 应充分借助高科技和网络平台 , 学会用信息化新本领与传统技能“两条腿”走路 , 确保多备一手、多练一招 , 形成“新老结合、优势互补”的作战聚合力 。
【「丢豆袋」缘何?二战时期的“丢豆袋”通信手段又得以重现】「丢豆袋」缘何?二战时期的“丢豆袋”通信手段又得以重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